分得濂溪一派清,皇皇仁义不贪名。
金华学道行持到,禹穴题舆去就轻。
一节以趋何简易,十年不调转光明。
匡时富有经纶在,若木华边缓辔行。

【注释】:

分得濂溪一派清——濂溪,指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清”字在这里是形容周敦颐的学术思想纯正,没有杂质。

皇皇仁义不贪名——皇皇,意指匆忙;仁义,指孔子的仁义道德;不贪名,意指不追求名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学术研究中,只追求真理,而不贪图名利。

金华学道行持到——金华,这里指周敦颐在金华(今浙江金华)学习道术;行持,指实践和执行道理;到,指达到或实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金华学习道术,并将其实践和执行,最终达到一种境界。

禹穴题舆去就轻——“禹穴”,指古代的大禹治水的洞穴,也称为“禹王洞”;“题舆”,指在车上题词或做标记的行为;“去就”,指离开与留下;“轻”,意指轻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禹穴处题诗,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态度,即他并不因为政治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学术立场。

一节以趋何简易——一节,指一小块地方;以趋,意指以某种方式行事;何简易,意指简单或容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学术上追求精进,而不是追求浅显易懂。

十年不调转光明——不调,意指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转,意指转变;光明,意指明亮或清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理念,不为外界所动。

匡时富有经纶在——匡,意指纠正、匡正;时,意指时代;经纶,意指治理国家的策略;在,意指存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那个时代,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策略,能够帮助统治者纠正错误,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若木华边缓辔行——若木,意指神话中的仙树;华边,意指美丽的边缘或风景;缓辔,指慢悠悠地驾车;行,意指行走或行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在仙树上行走,象征着他在学术上的自由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周敦颐的赞美之词。全诗通过对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思想的描绘,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仰之情。

首句“分得濂溪一派清”,直接点明了周敦颐的学术地位和品质。濂溪,是指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居所,此处用来形容其学术纯正、无杂质的品质。周敦颐作为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学说中的重要一环。

第二句“皇皇仁义不贪名”,则进一步揭示了周敦颐的道德品质。这里的“皇皇”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周敦颐忙碌于学术研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这种追求真理、注重实践的学术态度,是周敦颐一生的学术追求。

第三句“金华学道行持到”,则是对周敦颐在金华学道经历的具体描述。这里的“金华”,是周敦颐求学之地,也是他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行持”,意为实践和执行道理;“到”,则表示达到或实现。整个句子传达了周敦颐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过程。

接下来的句子“禹穴题舆去就轻”,则进一步描绘了周敦颐对于政治的态度。禹穴,是指古代大禹治水时的洞穴,也称为“禹王洞”。在这里,“题舆”指的是在车上题诗或做标记的行为。“去就”,意指离开与留下;“轻”,则表示轻松或不费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对于政治的态度并非因外界条件变化而轻易改变,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立场,不为外界所动。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一节以趋何简易”、“十年不调转光明”、“匡时富有经纶在”等诗句,进一步展现了周敦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这些诗句不仅描述了周敦颐在学术上的追求和坚持,还表达了他对时代责任的认识和担当。如“一节以趋”一句,强调了周敦颐对于学术追求的专注和严谨;“十年不调”一句,则展示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匡时富有经纶在”一句,则体现了他能够为时代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能力。

最后两句“若木华边缓辔行”和“赏析”,则对整首诗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若木”,意指神话中的仙树或美丽的景象;“华边”,则表示美丽的边缘或风景;“缓辔”,则指慢悠悠地驾车;“行”,则表示行走或行动。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周敦颐如同漫步在仙境中的仙人,他的思想如同美丽的风景一样吸引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迷失方向,而是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通过对周敦颐的全面描绘和赞誉,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其学术精神的高度赞扬。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认识周敦颐的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