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藏春不一奇,静机还有动机随。
幽寻往往行终日,未信东风属酒旗。
【注释】
果山:即“果老山”,在今山东济南。即事:写所见所闻的事。机:指佛家所谓“心”或“性”的机趣。动机随:指佛家的“随缘”。幽寻:深究,穷究。信:相信。东风:春风。酒旗:古代酒店门前插在门前的彩旗,随风招展,常作为酒店的标志。
【赏析】
诗中描写的是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时候,诗人游览果山春郊时所见到的景物以及感受和联想。
首句是写春景之不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春天来了,但并不都是新奇的,因为有些地方春色并不那么鲜艳动人,而是平淡无奇。“不一奇”三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观察,也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现象的独到理解。
第二句则是诗人对第一句的进一步阐释。它的意思是说,即使是那些平平常常的地方,也有值得欣赏的机趣。这“机”指的是佛家所谓的“心”,也就是佛家所说佛性。佛性是佛性的表现,是佛教所说的宇宙本原。佛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它与人们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统一体。
第三四句是说,在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人们往往喜欢到山林野寺去游玩,而且要玩很久很久。这里所说的“静机”,是指那种恬淡闲适、怡然自乐的精神状态。诗人在这里用一个“还”字,表示这种精神状态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不是人为地强加给他的。“动机随”是说,这种精神状态的产生是由于内心的驱动而产生的,因此,它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
末两句则是说,尽管这样,但是人们还是不相信东风属于他们。“未信”二字表明诗人对此的看法,他认为东风是属于他们的,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在春天的时候,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看到了大自然的和谐,因而产生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春天出游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而又宁静祥和的世界。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