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对圆通境,陶然胜静斋。
观空无物我,扣寂外形骸。
燕坐埋遗照,虚名莫疚怀。
人间忧乐地,所丧甚山崖。
【注释】圆通境:佛家语,指佛的法身。陶然:陶然自乐。静斋:清净的居处。观空无物我:即“观空”之“无物我”,意谓对一切事物都不执着、不执著。“观空”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扣寂外形骸:即“扣寂”之“外形骸”,意谓在寂静之中,体认自己的形体与精神。燕坐:闲散无事时所坐。遗照:遗像,这里指遗世独立之意。虚名:空名,虚幻之名。疚怀:忧虑不安的心情。人间忧乐地:人世间忧愁与快乐并存的地方。丧:失去。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首句写诗人在园中坐定,观赏着圆通境界,内心感到十分畅适,这正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淡泊。第二句写诗人在欣赏着圆通境时,心境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对一切都无所执着。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虽身处燕坐之中,却能超脱于物我之外,体察到自己的形体和精神,这种精神上的自由自在,正是作者所追求的。而第五六句则是说,虽然有虚名,但并不为之忧伤。最后两句则是说人世间的忧愁和快乐都是暂时的,最终都将成为过去。整首诗语言平淡,意境高远,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