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净如璧,影著乌帽寒。
残梦未辞睫,疲驽兀难安。
龙津桥下路,灯火半斓斑。
中台门已敞,风细帘幕乾。
有司谨苛礼,高人窘微官。

【译文】

秋夜的月色如镜,照在乌帽上更显清冷。残梦未醒眼睛还困,疲弱驽马难安身。龙津桥下的小路,灯火半明半暗。中台门已敞开,风细帘幕已干透。有司谨遵苛刻礼制,高人却窘困微薄官职。

【注释】

  1. 受誓戒:指接受朝廷的命令去守边关。
  2. 秋月:秋天的月亮,皎洁明亮。
  3. 璧:古玉器名。此处比喻秋月。
  4. 影著:映照。
  5. 乌帽:黑色的帽子。
  6. 未辞睫:没有离开眼皮。
  7. 疲驽(nú):疲乏而劣马。这里指自己年老体衰。
  8. 兀难安:难以安稳。
  9. 龙津桥:位于今四川泸州市江阳区境内,是泸州古八景之一。
  10. 灯火半斓斑:指灯光昏暗摇曳不齐。
  11. 中台门:唐代长安城东门名。唐时,京城内外设六门,各设重楼、飞阁,称六街,中台门为六街之一。
  12. 风细帘幕乾:风很轻,帘幕已经干了。
  13. 有司:官府或有关人员。
  14. 苛礼:繁重而苛刻的礼节。
  15. 高人:指有才学的读书人或官员。
  16. 窘微官:处境窘迫,官运不佳。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其时作者已离京任外职,但思念故国的心情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写下了这首诗。全诗以写景起兴,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仕途失意的感慨。
    首联“秋月净如璧,影著乌帽寒”,写秋夜月色清冷,照在乌帽之上更觉寒凉。这里的“秋月”和“乌帽”都是诗人所熟悉的事物,通过对它们的描绘,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颔联“残梦未辞睫,疲驽兀难安”,进一步描写了自己因思乡心切而无法入睡的状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颈联“龙津桥下路,灯火半斓斑”,诗人通过描绘龙津桥下的夜景,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
    尾联“有司谨苛礼,高人窘微官”,则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抱负的渴望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