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拙畏吏事,观书度晨夕。
过眼辄成诵,掩卷不再历。
荒怪探禹穴,幽邈窥孔壁。
俯首滞铜印,朋侪屡贻责。
皇朝采疏逖,庞洪流庆泽。
英俊蔼云趋,参隶金门籍。
而我老红尘,弃置谁复惜。
径欲赋归欤,吴门晦声迹。

【注释】

言志:诗篇自序,抒写怀才不遇,辞官归隐的思想。“拙”与“畏吏事”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观书”二句谓读书至晚,手不释卷,但一过即忘,再读已非旧时之书。“禹穴”四句谓曾到大禹治水的禹王庙,也曾到孔林拜谒孔子庙。“俯首”三句谓因年老体衰,低头拱手,不能像友人那样高谈阔论。“庞洪”四句谓自己虽为朝廷所重用,却常被朋辈们讥笑,说他们像庞统、黄承彦一样,在豪门中奔走,而自己却弃置闲散,无所作为。“吴门”三句谓自己有志于归隐,想隐居到吴门去,然而名声已经晦灭,无人知晓。“径欲”四句谓打算辞官归隐,到吴地隐居。“晦声迹”犹“埋迹”,指隐姓埋名,不出仕。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是诗人在仕途上失意之后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后四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和辞官归隐的思想;第二部分则表现了作者的归隐之意。

开头两句说自己学识浅陋,害怕从事官府中的事务。“观书”句是说自己终日读书至暮夜,手不释卷,但一过眼即成诵,再读又忘了。“掩卷不再历”意为放下书本就不再翻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学问的热爱。第三句“过眼辄成诵,掩卷不再历”,是说自己读书至暮夜,手不释卷,但一过眼即成诵,再读又忘了。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勤于读书的特点,也表明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第四句“荒怪探禹穴,幽邈窥孔壁”,则是说自己曾经到过大禹治水的禹王庙和孔子庙,表达了他对古代圣人的敬仰之情。第五句“俯首滞铜印”,是说自己因为年纪大了,低头拱手,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豪情壮志。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之情,也表明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第六句“朋侪屡贻责”,则是说自己的朋友们经常指责我,说我像庞统、黄承彦一样,在豪门中奔走,而自己却弃置闲散,无所作为。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无奈之情,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抱怨之情。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归隐之意。“皇朝”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被朝廷重用,但却常常被朋友讥笑,说他们像庞统、黄承彦一样,在豪门中奔走,而自己却弃置闲散,无所作为。这两句既是对自己被重用的讽刺,也是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而我老红尘”,则是说自己已经到了晚年,已经厌倦了红尘俗世的生活。“参隶金门籍”,“俯首”,均指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低下,无法施展抱负。“吴门”两句是说自己想隐居到吴门去,但是名声已经晦灭,无人知晓。“径欲”两句是说打算辞官归隐,到吴地隐居,但是名声已经晦灭,无人知晓。这两句既是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也是对自己归隐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通过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