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万里已魂销,况是分携过蜀桥。
吏隐有心终济物,他山无术可除妖。
好将醒醉迷千日,莫为兴亡感六朝。
南望襄山何处是,悒然怀抱更无聊。
春波万里已魂销,况是分携过蜀桥。
吏隐有心终济物,他山无术可除妖。
好将醒醉迷千日,莫为兴亡感六朝。
南望襄山何处是,悒然怀抱更无聊。
- 诗句释义:
- “春波万里已魂销”:形容春天的江水广阔无边,波光粼粼,让人心魂都为之倾倒。
- “况是分携过蜀桥”:表示因为离别而感到更加悲伤,蜀桥作为分离的象征,增添了离别的痛苦。
- “吏隐有心终济物”:指虽然身为公职人员,但仍怀有济世救民之心。
- “他山无术可除妖”:意味着他无法借助他山之力来解决当地的困扰或问题。
- “好将醒醉迷千日”:表达自己对现状的困惑和无奈,清醒时迷茫,醉酒时沉迷。
- “莫为兴亡感六朝”:提醒人们不要因国家兴亡而感伤,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 “南望襄山何处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或者故土的思念之情。
- “悒然怀抱更无聊”:形容内心的郁闷与空虚感,难以排解。
译文:
我站在蜀地的桥梁上眺望着远方,那无尽的春波让我魂牵梦绕,更何况是在这样别离的时刻。虽然我身在仕途,但内心始终怀着拯救苍生的愿望。面对他乡的困境,我只能徒呼奈何,无力回天。我常常沉浸在这迷茫之中,无法摆脱。不要因为我个人的遭遇而感慨历史的兴衰交替,我们应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望着家乡的方向,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那种内心的空虚和无助,让人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赏析:
《答高进贤南归见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离别、命运、人生无常以及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春波”、“蜀桥”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也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如春波般绵延不绝。通过描述个人在官场中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