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县古蜀江滨,往哲声华尚未湮。
物外低昂应绝品,榜间廋硬亦通神。
名称三凤古为瑞,书仿二家今有人。
首唱继酬皆盛事,通泉从此识阳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第一联:“山深县古蜀江滨,往哲声华尚未湮。”

  • 山深县:指的是一个位于山区、历史悠久的县。在这里,山的深处和古代的县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画面。
  • 蜀江滨:蜀江,指的是长江在四川境内的一段。江滨,即江边。这句描述了这个县靠近长江边的位置。
  • 往哲声华:这里的“往哲”指的是过去伟大的思想家或贤达人物,“声华”则是指他们的名声和风采。
  • 尚未湮:意指这些伟大人物的声望和成就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铭记。

第二联:“物外低昂应绝品,榜间廋硬亦通神。”

  • 物外低昂:物外,通常指超脱世俗的事物,低昂则形容事物的高低起伏,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超越物质的哲学或精神境界。
  • 应绝品:这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那些达到一定精神和道德高度的人,其行为和思想应该被视为非凡的典范。
  • 榜间廋硬:这里的“廋”可能是指隐晦、隐秘的意思,“硬”则是刚强、坚韧之意。整句话可能在说,即使是最坚硬的事物,也有着柔软和隐秘的一面。
  • 亦通神:表示这种品质或状态不仅能够通达神明,还超越了常人的理解或感知。

第三联:“名称三凤古为瑞,书仿二家今有人。”

  • 三凤:在中国文化中,凤凰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常与皇权和高贵联系在一起。这里可能意味着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品德堪比凤凰。
  • 古为瑞:这里的“瑞”意为吉祥,“古为瑞”即历史上被认为是吉祥的事情。这可能是对前两句的解释,进一步强调了这些人的重要性和影响。
  • 书仿二家:这里的“二家”可能指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政治秩序,道家则关注自然和个体的精神自由。模仿这两种学派的风格可能是对前文描述的高尚品德或智慧的一种呼应。
  • 今有人:表明虽然这些品质和智慧在过去已经存在,但今天仍有人能够继承和发展。

第四联:“首唱继酬皆盛事,通泉从此识阳春。”

  • 首唱继酬: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首唱,可能是某个人首次发表作品;继酬,则是其他人的回应或支持。这是文人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的一种表现。
  • 皆盛事:这句话总结了前面所有内容,强调了文人之间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繁荣景象。
  • 通泉从此识阳春:这里的“通泉”可能指的是文人之间的交流渠道,如书信、诗文等;“阳春”则是春天的象征,这里可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这样的交流,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智者(可能是作者本人)在历史长河中发现并欣赏了那些伟大人物的智慧与德行。通过对古代贤者的描述和他们的影响,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现代文人合作与成长的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一种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敬意以及对当代文人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