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开三蜀,回中宿万兵。
召还宜北觐,赐钺又西征。
体貌均先后,权纲一重轻。
渊衷尤慎简,舆意尚难平。
伊昔藩条振,于今治体成。
有为终简易,无迹但恢闳。
笔下销顽弊,樽前得隐情。
快如长剑立,通若巨河倾。
阔刃从虚落,醇源及物情。
山川增气象,草木遂勾萌。
暖褐三冬足,丰畴百室盈。
咏歌今父母,畏服古神明。
方幸华轮柅,俄闻瑞节迎。
渴心犹借寇,翘望欲还琼。
况复盘关路,常瞻部使旌。
十连依玉帐,一道固金城。
后诏光前出,新棠似旧荣。
于宣推德业,所至尽功名。
塞马宁非福,溟鹏岂问程。
惟期未温席,归去纂家声。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蜀:指四川,这里指代四川。回中:唐代在今陕西中部一带设回纥都督府,即回纥城。万兵:指一万精兵。召还:皇帝征召。北觐:到北边朝见天子。赐钺(yuè):赐予大斧,古代授予大将权力的一种仪式。西征:指出征吐蕃。体貌:指人的品质和风度、仪态。先后:指先后任官。权纲:比喻政治上的威权或权威。重轻:指轻重缓急。渊衷:深心的打算。慎简:谨慎选择。舆意:众人的心意。伊昔:昔日。振:振奋。于今:现在。有为:有所作为。终简易:最终简单明了。无迹:没有踪迹。恢闳:宏大,深远。消:同“销”。笔:写作的工具。销顽弊:消除旧弊。樽前:酒宴之前。得隐情:得到隐晦之情。通:理解透,领会。从虚落:像锋利的刀刃一样从虚处落下。醇源:深厚的根源。遂勾萌:于是开始生长嫩芽。暖褐:温暖的毛褐衣服。三冬足:足够过三个冬天。丰畴百室盈:肥沃的田地足以养活一百户人家。咏歌:歌颂赞美。今父母:如今的父与母。畏服古神明:敬畏并尊崇古代的神灵与道德。方幸:正庆幸。华轮:华美的车轮。柅(jiān): 控制车前进的装置。渴心:急切的心情,指对功名富贵的欲望。借寇:借取寇盗。翘望:翘首盼望。盘关:即函关。部使:即节度使,唐时地方行政长官的称谓。十连依玉帐:十个连队都依照玉帐那样整齐。一道固金城:一条防线坚固如金城。后诏:后来的诏令。光前出:发扬先人的功绩。新棠:新生的树木,这里比喻新的政绩。于宣:在宣扬方面。所至:每到一处。温席:古人坐席间常铺以席子,睡觉前用体温使其温暖,表示尊敬,此处泛指恭敬。纂家声:整理家谱,弘扬家族的光荣历史。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赴平凉(今甘肃平凉),勉励其建功立业,为国为民作出贡献。

开篇四句点明送别的对象是蔡帅,地点在蜀地,时间是在开天宝年间(712-756)。这四句诗概括了全诗的背景,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间六句写友人此行的使命,以及自己对其寄予的厚望。其中“召还”二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反映了诗人希望朋友能早日立功报国的殷切期望。“体貌均先后”一句,写出了友人的人品、气质与自己的相似性,也表明了自己对他人品的信任。“权纲一重轻”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处理好政务中的大事小情,做到轻重缓急心中有数。

后面八句写送友之难与归去之乐。“渊衷尤慎简”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叮嘱,希望他在处理国家政务时,要深思熟虑,审慎行事,不要急于求成。“舆意尚难平”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忧虑,担心他不能平息民众的怨气,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伊昔藩条振”两句,写出了友人的贤才已经得到朝廷的认可,如今又能得到百姓的爱戴,治理天下已取得成功。最后两句,则写出诗人对友人归后的期盼之情,希望他在归乡之后,能够好好地整理家史,弘扬家族的荣耀历史。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