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经旬客寓居,水声山色是吾庐。
喜君能道碧云句,招我更烦黄犊车。
世路从来多险阻,人生何必问赢馀。
况闻一诺千金重,为激西江救涸鱼。
诗句:野寺经旬客寓居,水声山色是吾庐。
译文:在野寺住了十几天,我在这里居住,听到的是水声和山色。
注释:野寺:即寺庙,为作者所住之处。经旬:时间已过去许多日子。寓居:居住于某地。吾庐:我的住所。
赏析:此句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居住的情境,表达了他对于宁静生活的满足与享受。通过“水声山色”这一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闲适之感。同时,“吾庐”一词的使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家园的珍视和归属感的强烈表达。整体上,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使人感到一种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译文:喜君能道碧云句,招我更烦黄犊车。
注释:碧云句:形容天空中的白云如碧绿色般美丽动人。黄犊车:黄色的小牛拉的车,常用来形容简陋的交通工具。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诗人欣赏友人能说出如碧云般美丽的句子,同时也被友人用简单的黄犊车来邀请,这种朴实无华的邀请方式更显真挚与质朴。通过对比“碧云句”和“黄犊车”,诗人赞美了友人的才情与直率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淡泊的态度。
译文:世路从来多险阻,人生何必问赢余。
注释:世路:指世间的道路,比喻人生的艰难曲折。赢余:指财富或利益。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诗人认为,人生之路充满了种种挑战和困难,不应过分关注个人的得失与财富的多少。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于顺应自然、追求内在修养的重视。通过“何必问赢余”这样的表述,诗人鼓励人们放下功利之心,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这种人生观强调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的重要性,是对当时社会浮躁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译文:况闻一诺千金重,为激西江救涸鱼。
注释:况闻:听说。一诺千金:形容承诺的价值极其重要。涸鱼:干枯的鱼,比喻处境艰难或处于困境之中的人。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诗人听到有人发出“一诺千金重”的承诺时,深感其重要性与价值,于是决定采取行动去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人。这种举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承诺的重视,也彰显了他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福祉的高尚品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于改善他人境遇的责任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