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子谁为盖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
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
虎穴等闲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
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诗句原文

衲子谁为盖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虎穴等闲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译文及注释
衲子是谁能够成为盖世英雄?我对此生厌恶,憎恨那些玷污世俗的紫色方袍。何必像照见水面的水镜那样能知道停止,也没必要像归云那样可以比拟高大。在危险的虎穴之中,不要随便伸出你的手,在乱糟糟的龙泉旁,也不要随意吹动毛发。你要明白,在禅宗五祖的禅堂中,年岁已长,但那些深奥的道理并未挂在任何角落。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处权的作品,属于中国古典诗词。诗中通过描绘衲子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衲子”一词在佛教中指的是出家人,而诗中的”盖代豪”则表明了作者认为衲子应该超越常人,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同时,诗中的”生憎污俗紫方袍”更是直接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对纯净心灵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进一步展开了这种思想。”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这里的”鉴水”和”归云”都是比喻,分别指镜子和云彩,象征着内心的清澈和外在的飘渺。诗人指出,真正的修行者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物象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也不需要将自身与外在的高远相比。这种观点反映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即真正的修养不在于追求外在的名声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一种超脱和宁静。

最后两句诗,诗人再次强调了禅宗的精神。”虎穴等闲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这里的”虎穴”和”龙泉”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危险之地,象征了世间的种种诱惑和困境。诗人告诫人们,在这些危险的地方,不要轻易去触碰可能带来伤害的事物,也不要随意去吹拂可能引发争端的毛发。这种警告体现了禅宗对世事洞察的智慧,同时也是一种对世人的警示。

这首诗通过描绘衲子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恶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诗中的哲理深刻,语言精炼,是对禅宗思想的一次生动展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