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关无复老莱衣,陟屺心摧怨夕晖。
泣血可怜犹不死,望乡无处欲何归。
仁山老子方传法,枯木堂中久息机。
不见桃花并柏树,焉知四十九年非。

诗句如下所示:

禅关无复老莱衣,
陟屺心摧怨夕晖。

注释部分如下所示:

  • 禅关无复老莱衣:禅宗的修行者通常追求内心的平静,而“老莱衣”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放弃世俗的名利与物质追求,以寻求精神上的自由。
  • 陟屺心摧:陟,意为登高;屺,是形容思念母亲时站立的样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怨夕晖:夕,指傍晚。晖,阳光。这里的“怨夕晖”可能是对夕阳西下的景色感到哀伤或无奈。
  • 泣血可怜犹不死:泣血,泪水满面。可怜的是尽管身体已受伤害(泣血),但仍然没有死去。这表达了对生命的顽强和不屈的精神。
  • 望乡无处欲何归: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但又无法返回的情感。
  • 仁山老子方传法:仁山,可能指的是一位高僧或导师;老子,指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方传法,意味着传授佛法。这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宗教或哲学上的传承过程。
  • 枯木堂中久息机:枯木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安静、简朴的修行场所;久息机,意味着长时间地沉思或冥想。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 不见桃花并柏树:桃花和柏树常被用来象征长寿和不朽。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焉知四十九年非:焉知,意为哪里知道;四十九年,可能指的是诗人一生的时间。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反映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