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以苦吟著称,其诗多写荒凉枯寂的景物,表现孤僻的思想感情。
全诗共四句,依次为: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下面是逐句解释:
- 道无南北本同流,远赴丛林非所求。
- “道”字在这里指道路或道理,“南北本同流”表明无论南北,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
- “远赴丛林非所求”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但并非真正所需。
- 到底此生俱扰扰,从前何事不悠悠。
- “到底此生俱扰扰”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摆脱纷扰;
- “从前何事不悠悠”则是说以前的事情都是如此,无法改变。
- 撞钟击鼓千人饭,戴角披毛万劫休。
- “撞钟击鼓千人饭”描绘了热闹的场面,但这种喧嚣只是为了吃饭而存在的;
- “戴角披毛万劫休”则形容了那些被束缚的动物,它们一生都在奔波劳碌,无法得到解脱。
- 蚤晚相从岩下寺,对床清话雨飕飕。
- “蚤晚相从岩下寺”描述了与朋友在山寺中的相聚时光;
- “对床清话雨飕飕”则是描述两人在雨中交谈的情景,虽然环境幽静,但却无法让人心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南北的道路和山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诗中用动物来比喻人类,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最后两句描绘了与朋友在一起的宁静时刻,但又因为环境的恶劣而不能让人感到真正的快乐。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