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民入仁寿,致主登光宣。
图像冠云台,勒功照燕然。
功成了不居,高谢区中缘。
拂衣赤松游,辟谷求神仙。
去去蓬莱路,云螭不受鞭。
诗句解读
1. “跻民入仁寿”
- 关键词:跻民、入仁寿
- 注释:跻进,提拔或提升;民,百姓;仁寿,长寿的意思。
- 赏析: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希望国家能够提升到最高的道德和伦理标准,同时人民能够享有长寿幸福的生活。这种思想反映了古代儒家对治国理政和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
2. “致主登光宣”
- 关键词:致主、登光宣
- 注释:致,奉献;主,君主;光宣,光明传播。
- 赏析:此句意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君主推向光明正大的治理之路。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领袖应有高尚品德和正确引导国家走向正道的期待。
3. “图像冠云台”
- 关键词:图像、冠云台
- 注释:图像,比喻为理想的典范;冠云台,高耸入云,形容其地位极高。
- 赏析:此句描绘的是理想的领导者应如高山般屹立不倒,成为人们仰望的榜样。这样的形象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
4. “勒功照燕然”
- 关键词:勒功、照燕然
- 注释:勒功,记录功勋;照,照亮;燕然,地名,此处可能借指历史功绩。
- 赏析:这句诗表明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可以留下不朽的功绩,如同照亮历史的明灯。这是对个人成就的一种赞颂,也反映了古代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功成了不居”
- 关键词:功成、不居
- 注释:功成,事业有成;不居,不住在高位。
- 赏析: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一旦达到了事业的成就高峰,就应当停止追求高位,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体现了古代文化中推崇的内在价值和德行胜于外在功名的思想。
6. “高谢区中缘”
- 关键词:高谢、区中缘
- 注释:高谢,表示拒绝或辞让;区中,泛指世俗或官场;缘,缘分或因由。
- 赏析: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态度,即在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后,选择退出世俗的纷扰,回归自然或修身养性。
7. “拂衣赤松游”
- 关键词:拂衣、赤松游
- 注释:拂衣,放下官服;赤松,神话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游,旅行。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与仙人赤松子一同逍遥自在的生活。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然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8. “辟谷求神仙”
- 关键词:辟谷、求神仙
- 注释:辟谷,断食;求,追求;神仙,超凡脱俗的境界。
- 赏析:此句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脱物质享受,寻求精神上的长生不老和仙界的境界。体现了古人对于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追求。
9. “去去蓬莱路”
- 关键词:去去、蓬莱路
- 注释:蓬莱,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去去,离开;路,路径。
- 赏析:诗人表达了一种渴望到达仙境的愿望,同时也隐含了对现世生活的不满或逃避之意。这里的“去去”可以理解为一种行动上的决心或准备。
译文
退老堂
攀登民众至仁寿,奉献君主登光宣。
树立模范冠云台,功绩照耀燕然山。
功成名就不再居,高处不胜人缘薄。
甩掉官服游赤松,追求神仙身外物。
远走蓬莱路,云中不受鞭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退老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形象——他不仅致力于提升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且力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诗中通过各种象征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领导者的期望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