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寻荒僻事田园,窃食祠庭愧国恩。
休论鹤长凫甚短,且看齿落舌犹存。
陶潜昔去因多忤,房琯今知欠不言。
欲问大钧吾岂敢,喙长三尺亦须吞。

寄艾若讷

宅相凋零久不振,喜君文采日清新。弹琴密令能官业,献颂王褒迈等伦。

岂有青松蟠涧谷,待看騄骥绝风尘。诸儒方讲升平事,策足须登要路津。

注释与赏析

  1. 宅相凋零久不振:描述了一个衰败的家族或组织长期未能恢复活力和地位。
  2. 喜君文采日清新:对某人(或某物)的文学才华日渐增长感到高兴。
  3. 弹琴密令能官业:强调通过艺术(如音乐、文学等)来促进事业的成功。
  4. 献颂王褒迈等伦:通过颂扬他人(如王褒)的成就超越同类。
  5. 岂有青松蟠涧谷:比喻不可能在困境中保持高洁或坚强。
  6. 待看騄骥绝风尘:期望看到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摆脱尘埃,展现才华。
  7. 诸儒方讲升平事:众多学者正在讨论如何实现天下大治。
  8. 策足须登要路津:形容需要努力才能到达重要的位置或目标。

译文

宅相衰落已久,无法振兴。然而,我很高兴看到你的文采一天比一天清新,能够为官事业带来成功。就像弹奏琴曲时,命令可以使得事业顺利进展。通过颂扬他人的成就,你超越了同类。难道有青松盘踞在山涧之间吗?我期待着看到像千里马一样的人,能够在风尘中脱俗而出,展示他们非凡的能力。许多学者现在都在讨论如何实现国家的和谐与太平。我期待着能够踏上重要的道路或达到关键的位置。

赏析

这首诗以李正民的自谦和对友人的赞美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朋友才能的欣赏和鼓励。诗中的“宅相凋零”可能指家庭或组织的衰微,而“喜君文采日清新”则表达了对友人持续进步的认可。通过使用比喻和象征,诗人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美感,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情感和智慧。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即通过文学艺术来提升自我和社会的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