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飘零一叶轻,战场暂息虎狼争。
身闲自适琴书乐,耳冷宁闻宠辱惊。
系表对谈通妙义,禅源默契涤凡情。
他年更遂茅齐约,重使云间见弟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通读全诗,从内容和语言两个层面分析作品的丰富意蕴,同时要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答题时尽量多角度地展开思考,从主题、风格、语言等入手,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并赏析。
首联“吴越飘零一叶轻,战场暂息虎狼争”,首句“吴越飘零”即指吴越之地战乱纷飞,诗人身陷其中,心绪悲凉;第二句“战场暂息”则写出了战争的暂时休止,但这种暂时的安宁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所以“暂息”一词用得极妙。“一叶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漂泊无依。“虎狼争”既写出了战乱的惨烈,也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颔联“身闲自适琴书乐,耳冷宁闻宠辱惊”,诗人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闲适与不羁。“身闲自适琴书乐”写出诗人在乱世中的清静生活,“琴书”是古代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工具,“自适”则表现了他内心的超脱。“耳冷宁闻宠辱惊”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清高。
颈联“系表对谈通妙义,禅源默契涤凡情”,这里写的是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交流对话,“系表”指朋友相见时相互赠礼以示友好,“对谈”则是双方互相交谈以加深感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视。另外,这两句还写出了作者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对佛理的理解,“禅源”指的是禅宗的源头,“通妙义”则表现出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禅源默契”则表现出诗人对佛理的深信不疑。“涤凡情”则表明诗人在佛理的熏陶下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俗世的境界。
尾联“他年更遂茅齐约,重使云间见弟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他年更遂”表示希望未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在这里有“再次”的意思,说明诗人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最后两句写到了“云间”和“弟兄”,这两句既是对上文“系表对谈”的延续,也是对整首诗歌情感的一个总结。
【答案】
示例:这首诗作于公元1954年冬,正值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伟大胜利之时。诗人在战争的硝烟里,目睹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惨痛灾难,也见证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所过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吴越一带战事不断,一片凋敝,我就像一片落叶随风飘散。战场上暂时停止厮杀,虎狼般的敌人也停止了争斗。
闲暇无事的时候我就弹起古琴,读书吟诗,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听到世间的荣华富贵,心中也会感到不安,听到世间的恩惠和委屈也会感到不安。
和朋友聊天时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思想,这是佛家所说的妙义。在佛教看来,人的心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心去修行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实现了“茅屋为车”的理想,那一定可以再一起回到云间,见到那些久别的兄弟。
赏析:
首联“吴越飘零一叶轻,战场暂息虎狼争”,首句“吴越飘零”即指吴越之地战乱纷飞,诗人身陷其中,心绪悲凉;第二句“战场暂息”则写出了战争的暂时休止,但这种暂时的安宁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所以“暂息”一词用得极妙。“一叶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漂泊无依。“虎狼争”既写出了战乱的惨烈,也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颔联“身闲自适琴书乐,耳冷宁闻宠辱惊”,诗人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的闲适与不羁。“身闲自适琴书乐”写出诗人在乱世中的清静生活,“琴书”是古代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工具,“自适”则表现了他内心的超脱。“耳冷宁闻宠辱惊”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清高。
颈联“系表对谈通妙义,禅源默契涤凡情”,这里写的是诗人和友人之间的交流对话,“系表”指朋友相见时相互赠礼以示友好,“对谈”则是双方互相交谈以加深感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作者对这种友谊的珍视。另外,这两句还写出了作者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对佛理的理解,“禅源”指的是禅宗的源头,“通妙义”则表现出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领悟。“禅源默契”则表现出诗人对佛理的深信不疑。
尾联“他年更遂茅齐约,重使云间见弟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他年更遂”表示希望未来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在这里有“再次”的意思,说明诗人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最后两句写到了“云间”和“弟兄”,这两句既是对上文“系表对谈”的延续,也是对整首诗歌情感的一个总结。
这首诗作于公元1954年冬,正值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伟大胜利之时。诗人在战争的硝烟里,目睹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惨痛灾难,也见证了战争结束后人们所过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写下这首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