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疏懒自天真,从宦区区本为贫。
尚恨有情难学道,正缘无事不随人。
腥咸连日逢河伯,击拍终宵困黍民。
乐静爱闲吾得计,何须更问要涂津。
【注释】
寄尹叔:赠给尹叔的一封信。
尹叔:人名,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疏懒自天真:性情疏懒而自然纯真。
宦区区本为贫:做官只是为了摆脱贫困生活。
尚恨有情难学道:还遗憾自己虽有情感但难以修炼成道。
正缘无事不随人:因为无事可做而不跟着别人。
腥咸连日逢河伯:连续几天闻到腥味和咸味。
击拍终宵困黍民:拍手拍脚整夜都困扰着老百姓。
乐静爱闲吾得计:喜欢安静和清闲是我所得到的计策。
【赏析】
《寄尹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抒发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精神境界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诗的第一句“为人疏懒自天真”,表现了诗人的性格和志趣。他性情疏懒而自然纯真,不拘小节,这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诗的第二句“从宦区区本为贫”,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虽然在官场中谋生,但并不以此为目的,只是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状况。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诗的第三句“尚恨有情难学道”,表达了他对修炼成道的渴望。尽管他具有丰富的情感,但他仍然渴望能够通过修炼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升华。这种渴望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的第四句“正缘无事不随人”,表现了他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受世俗的影响。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诗的第五句“腥咸连日逢河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河水中的腥味和咸味弥漫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诗的第六句“击拍终宵困黍民”,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奈。他整夜敲打着拍子,为百姓们担忧,为他们的痛苦和困惑所困扰。这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的第七句“乐静爱闲吾得计”,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和满足。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着宁静和悠闲的时光。这种满足感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也来自于他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的最后一句“何须更问要涂津”,表达了诗人的自信和坚定。他不再追问如何走向成功的道路,也不再忧虑未来的命运。这种自信和坚定源于他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肯定,也源于他对生活规律的尊重和遵循。总之,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