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
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
闭户每欣闻杖履,衔杯屡笑倒巾冠。
墙头梅萼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

这首诗的作者孙邦求,是宋代的一位文人。他的诗作以清新明快、自然洒脱著称,与苏轼齐名,并称“苏孙”。这首诗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笔砚情亲二十年,相逢直欲尽君欢。
  • 笔和砚是文人用来记录思想和创作的工具,它们陪伴了作者二十年,感情深厚。
  • 当与朋友相逢时,作者想要尽情地分享这份欢乐。
  1. 短檠况味同春梦,老鹤精神耐岁寒。
  • 短檠是指矮小的灯台,用来照明写字。这里用来形容作者的书房环境,显得温馨而宁静。
  • 老鹤的精神指的是坚韧不拔,能够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在这里,它比喻着作者的精神状态。
  1. 闭户每欣闻杖履,衔杯屡笑倒巾冠。
  • 闭门不出时,作者常常听到老人走路的声音,感到欢喜。
  • 饮酒时,作者常常忍不住笑出声来。这里的”杖履”可能指的是年长者,”巾冠”则指古代文人的头饰。
  1. 墙头梅萼休嗟晚,为恐骚人思渐阑。
  • 墙上的梅花还没有完全开放,不要因为时间晚了就感到遗憾。
  • 担心的是,随着时光流逝,那些有才华的人可能也会逐渐凋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与朋友相聚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美好和岁月的流转。笔砚和短檠等物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老鹤精神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闭户听杖履、衔杯笑倒巾冠等细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才华不再的担忧。整首诗既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