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淮西遏贼锋,捷书半夜到行宫。
投戈尽是三齐士,不用鲸鲵志武功。
【注释】
凯歌八章:乐府旧题,共八首,此诗是其中之一。
闻道淮西遏贼锋:听说淮西的叛乱已被平定。
投戈:停止作战,放下武器。
三齐:指山东半岛一带。古代齐国、鲁国与东阿郡(今山东阳谷县)合称“三齐”。
鲸鲵(yín yí):比喻残暴凶狠的人。
志:志向、抱负。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李愬率军收复汴州(今河南开封),朝廷以功授检校左仆射、检校太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许国公。这首诗就是诗人对此次胜利归来的赞颂。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开头两句是说,听说淮西的叛乱已被平定,捷报传来时已是半夜了。这是对战争结果的叙述。“闻道”二字,表明了诗人得知消息时的心情。淮西之乱,是唐宪宗元和二年爆发的,至四年才被平定,历时一年多,其间有无数战斗,无数流血牺牲,诗人对此自然不会感到陌生,但他毕竟不是参加战斗的战士,所以听到胜利的消息时,仍感到惊喜万分;“捷书”二字,则说明捷报已传到了朝廷。
中间两句则是说,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都是来自山东三齐地区,现在他们虽然已经脱下战袍,但依然保有英勇善战的本色。这两句既歌颂了将士们为国家捐躯的壮烈精神,又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说,这些将士们的英勇气概是值得赞扬的,他们的志向是远大的,他们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那些暴虐凶残之人身上。这里的“志”字,既是对将士们英勇气概的赞美,又是对朝廷不重武功而重文治政策的讽刺。
每一句都紧扣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