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一窍,如月未全盈。
外□山河界,中涵蚌蛤精。
银潢斜□断,玉斧半修成。
莫讶平分破,难亏半体明。

题半月岩

□灵通一窍,如月未全盈。

外□山河界,中涵蚌蛤精。

银潢斜□断,玉斧半修成。

莫讶平分破,难亏半体明。

注释:

  1. □灵通一窍,如月未全盈。 - “□”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然景观或某种形态上的“缺口”、“裂隙”。这里的“灵通一窍”意味着这个“缺口”或“裂隙”在某种形式上与周围的环境相连通,就像月亮还未完全满盈一样。

  2. 外□山河界,中涵蚌蛤精。 - “在外□”指的是外部的、开阔的部分,可能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地貌特征或者是某种界限。而“中涵蚌蛤精”则暗示在这个部分内部,存在着某种珍贵的宝藏或特殊的物质构成,如同蚌和蛤一般。

  3. 银潢斜□断,玉斧半修成。 - 这里的“银潢”可能指的是银河,象征着宇宙间流动的光芒;“玉斧”则可能指的是某种雕刻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某种精细的工艺。这句话描绘的是一幅天体与人工技艺相结合的景象,银河倾斜地穿过岩石的缝隙,而玉石般的斧头仅完成了一部分切割。

  4. 莫讶平分破,难亏半体明。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不要惊讶于物体的自然分割或分裂,因为即使失去了一半,整体仍然保持着清晰和完整的状态。这反映了对完整性的重视以及对于损失的一种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半月岩”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运用了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和意象,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观。诗中的“□灵通一窍”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特定地貌的描写,也隐喻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关系。通过“外□山河界,中涵蚌蛤精”这样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价值结合起来,表达了对大自然及其内在美的独特感悟。

诗的后两句“银潢斜□断,玉斧半修成”进一步以天文现象为背景,通过对比天体的自然流动与人工技艺的精巧,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最后一句“莫讶平分破,难亏半体明”,则是对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深刻领悟,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那些宝贵的局部,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体的美丽和完整。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美丽,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珍视与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