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诗句解析:
- “灵源洞” - 这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景点的名字。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以它为背景。
- “才出尘来尚未知” - “才出尘来”意味着刚从世俗的尘埃中解脱出来,“尚未知”可能意味着对这个地方还不太了解或认识。
- “渐攀藤竹渐临危” - 诗人描述自己逐渐接近或攀登藤蔓和竹子,暗示了某种危险或困难。
-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 “伏流”可能指的是洞穴或地下河流,“龙藏处”可能意味着这里隐藏着龙或其他神秘生物。“古树应无春到时”则可能是说这个地点没有春天的气息或特征。
-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 描述了某人或某物有意地将石头削平,使云气仿佛成为了窗帘帷幔。这里的“齐刬削”和“当帘帷”都是形象化的描述,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效果。
-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 这是对前面描述的总结,表明这种景色或景象是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欣赏的,普通人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这强调了其独特的美和不可轻易被他人察觉的特性。
译文:
刚刚脱离尘世的束缚,还不知道这个地方,我一步步向上攀登,攀上藤蔓和竹子,逐渐接近危险的边缘。
这里的水流似乎隐藏着龙的影子,古老的树木可能不会迎来春天的到来。
是谁把石崖齐根铲除,直接让云气成为窗帘帷幔。
这样精妙的画作还是应该保持秘密,不要让普通人用肉眼去窥探它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源洞的独特景观和氛围,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敬畏和珍视。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如攀登、水流、古老树木等,诗人营造了一个神秘而迷人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同时,诗中的“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也传达了一种对美的独享和保护的情感,鼓励人们尊重并珍惜这种难以言表的美。整体来说,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