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作经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终始。
始于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于后世。
大雅有言念尔祖,述修其德乃为美。
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
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荡求成器。
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
立身之道将何如,非曰凡人富与贵。
不贤而位何能为,蝇虫岂不披红紫。
周公亦人舜亦人,口衔日月坐天际。
勖哉见善勿迟疑,往往后生诚可畏。
我们来解析诗句的大意。
解汤延祖字: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解汤延祖字”。这里的“解”可能是对某人名的解读或解释,而“汤延祖”则是这个人的名字。因此,“解汤延祖字”可以理解为“解读并解释‘汤延祖’的意思”。
译文:了解汤延祖的意义。
注释:这里的“意义”可能指的是某种思想、观念或者行为方式等。
赏析:这一句可能是在开始介绍接下来的诗句内容,即对“汤延祖”这个名字进行解释和解读。这种解释通常是为了帮助他人理解名字背后的含义或寓意。
我们来看看第二句:“始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于后世。”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始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于后世。”
译文:开始侍奉亲人,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以此在后世扬名。
注释:这里的“事亲”、“立身”和“扬名”都是与个人行为相关的词语。“事亲”意味着孝顺父母,“立身”则是指建立自己的声誉或地位,“扬名”则是使名声传播开来。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先从孝顺父母开始,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建立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也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些都是塑造自己形象的重要因素。
第三句:“大雅有言念尔祖,述修其德乃为美。”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大雅有言念尔祖,述修其德乃为美。”
译文:伟大的诗歌中有句话说,思念你的祖先,讲述你的行为美德才是最美的。
注释:这里的“诗人”指的是古代的诗歌作者,而“大雅有言”则可能是指某部伟大的诗篇中的名言。“念尔祖”则是指思念祖先,“述修其德”则是指叙述并弘扬自己的德行。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道德和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达到美的极致。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即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质的提升。
第四句:“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
译文:圣人的教诲清晰明了地教导我们十八章的内容,这些教诲已经被记录和传承了数千年之久。
注释:这里的“圣人”是指古代的一位伟大的领袖或智者。“昭昭”则表示非常明显或明显。“十八章”则是指某种教义或理论的章节数量。“琬琰”是一种玉石的名称,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文字或言辞。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同时,这也表明了知识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第五句:“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荡求成器。”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荡求成器。”
译文:汤生原本是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在石磨砂轮上磨砺自己,以求成为有用的人才。
注释:这里的“汤生”是指一个人的名字,而“义方”则是指正确的教育和指导。“石磨沙荡”则是一种形容磨炼或锻炼的方式,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难或挑战中不断努力的过程。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个体努力的必要性。它提醒我们,虽然出生环境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或挑战,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就能取得成功。
第六句:“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
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
译文:他的名字叫延祖是有深意的,我为他取名为延祖是因为我希望他能够延续和发扬我的志向。
注释:这里的“其名延祖”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命名方式,而“吾以子立为之字”则是一种祝福或期望的表达。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人的期望和祝福之情。它暗示了这个人的姓名与他的愿望或志向相呼应,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个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姓名的重视和对名字意义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