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粗暴谁敢闻。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亦有弓矢可弹射,却恐误中东西邻。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行当整顿九韶乐,奉迎綷羽掀重云。
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闻训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注释:从前我因为阅读了韩愈的文章,知道有一种叫“训狐”的东西存在。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注释:昨晚我在客堂里点上了蜡烛之后,突然听到一声奇怪的叫声,真是令人吃惊。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粗暴谁敢闻。
注释:那慈祥的母亲走进宴席并不说虚话,她所说的粗鲁的话是谁也不敢听的。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注释:那些杀害儿子的人却养育着自己的孩子,天地怎么能不生气呢?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注释:难道没有像老鹰和隼这样的猛禽善于搏击吗?在昏暗的道路上,它们难以与人类亲近。
亦有弓矢可弹射,却恐误中东西邻。
注释:也有可以发射的箭矢可以用来射击,但恐怕会误伤到邻居。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注释:我现在独自一人,即使没有恐惧也不介意,只是被打扰得睡不着觉,才有些烦躁。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注释:曾经听说凤凰是百鸟之王,它住在遥远的丹穴之中,谁能说得清楚呢?
行当整顿九韶乐,奉迎綷羽掀重云。
注释:现在应该整顿起盛大的音乐,迎接那些美丽的綷羽飞升到高高的云霄之上。
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
注释:向前跪拜,向你们这些罪恶的人表示歉意,你们的身体哪里配得上被视为尊贵之物。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特别是对于那些残忍的行为和暴力现象的批判。通过描绘一只训练有素的狐狸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沦丧、人性丧失的担忧。诗中的“训狐”象征着被驯服、被利用的人性,而“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则表达了对于这种邪恶行为的谴责和对正义的追求。
整首诗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隐喻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体现了韩愈关注民生、追求公正的文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