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枫酣霜压林丘,黄叶老尽岩西头。
不应蔓草烟漠漠,并作粉绘苍山秋。
【注释】丹枫:指枫树,丹是红色。酣:浓,浓重。黄:这里指秋叶。老尽:凋尽。岩西头:山崖的西面。不应:不能。蔓草:野草。烟漠漠:烟雾蒙蒙。并作粉绘苍山秋:把秋天的景色比作用粉彩画在苍山上,使山色如绘画一般。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诗人以丹枫、黄叶等意象勾勒出秋天的萧瑟之景,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丹枫酣霜压林丘”,描绘了丹枫(红枫)在秋日阳光下沐浴着霜雪,显得更加鲜艳夺目的景象。这里的“丹”指的是红枫,而“酣”则表示浓郁、浓烈之意。霜雪与丹枫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画面。
次句“黄叶老尽岩西头”,则是从时间角度出发,描述了秋天的到来,使得黄叶逐渐枯萎,最终落在山崖的西面,形成了一幅秋日落日余晖下,黄叶飘零的场景。这一句中,“黄叶”既是秋天的象征,又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三句“不应蔓草烟漠漠”,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蔓草”指的是茂盛的草丛,“烟漠漠”则形容草木间弥漫的烟雾弥漫、朦胧,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诗人用“不应”一词,表达了他对这种自然景象的无奈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复杂和多变的感慨。
最后一句“并作粉绘苍山秋”,则是全诗的升华之笔。诗人将秋天的景色比作用粉彩画在苍山上,使山色如绘画一般。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丹枫、黄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不应”、“并作粉绘苍山秋”等词语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深秋时节山林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