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饱无期岁已侵,高谈何处著幽深。
二年旅寄不堪说,九日盟寒那复寻。
此地有时容醉玉,寒花无数吐秋金。
与君成是无诗句,闻道西山似竹林。
诗云:
菜饱无期岁已侵,高谈何处著幽深。
二年旅寄不堪说,九日盟寒那复寻。
注释:
- 这首诗是宋朝时期的诗词,作者李石。它描绘了作者在秋天回忆去年与好友东林共游的场景。
- “菜饱无期”指的是食物丰盛却不知何时能够结束。“岁已侵”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岁月如水般无声地侵入人们的生活,带走了年华。
- “高谈”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著幽深”意味着这种交流是在宁静而深远的环境中进行的,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
- “二年旅寄”可能指的是作者因为某种原因在这两年中离开了家乡,寄居他乡。“不堪说”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 “九日盟寒”指的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通常会进行登高、饮菊花酒等活动。然而,“那复寻”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传统习俗的冷漠,可能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孤独的生活。
- “此地有时容醉玉”中的“醉玉”可能是指美酒或美酒带来的快乐像玉一样珍贵。“寒花无数吐秋金”则描绘了秋天里各种寒花盛开的景象,每一朵都像是黄金一样璀璨。
- “与君成是无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即使没有华丽的诗句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他们也仍然珍惜彼此之间的关系。“闻道西山似竹林”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就像听到西山上的竹子生长茂盛,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秋天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可能的期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世界。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诗歌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悟。
主题探讨:
本诗的主题是怀旧与思念。诗人通过对过去共游东林的回忆,表达了对那些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表达:
诗中的“高谈何处着幽深”、“二年旅寄不堪说”等句子,深刻表达了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孤独感和无奈。自然描写:
诗中的自然景象描写,如“菜饱无期岁已侵”、“寒花无数吐秋金”,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增添了浓厚的诗意。文化意涵:
通过对“九日盟寒”等传统节日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艺术手法: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如“醉玉”、“秋金”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语言风格:
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结构布局:
诗歌遵循了传统的叙事和抒情方式,从开头到结尾,情感层层递进,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