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西堂前老松状如偃盖或云即摩顶松也松产茯苓为人窃去松今不存因栽数小松补其处书此诗壁上

注释:阿师,指僧人。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译文:阿师(僧人)从哪里来,他承受的苦难最为深重?

赏析:此句通过“阿师”和“两肩苦”的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师的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阿师的敬仰之情。

阿师从何来,最是两肩苦。

注释:阿师从哪里来,他承受的苦难最为深重?

译文:阿师(僧人)从哪里来,他承受的苦难最为深重?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阿师艰辛生活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僧人的不公平待遇。

一头载梵书,一头荷慈母。

注释:一头像佛经一样的文字,一边承载着母亲的期望。

译文:一头像佛经一样的文字,一边承载着母亲的期望。

赏析:此句通过“一头载梵书”和“一边承载着母亲的期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阿师在修行过程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理解。

至今江上松,东西随仰俯。

注释:到现在,江边的松树,东倒西歪地随着风向起伏。

译文:到现在,江边的松树,东倒西歪地随着风向起伏。

赏析:此句通过对江边松树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寓意了人生的起落沉浮和命运的多变。

此松岂有情,摩顶记佛语。

注释:这棵松树难道有感情吗?它的顶端被摩顶,记载着佛祖的教诲。

译文:这棵松树难道有感情吗?它的顶端被摩顶,记载着佛祖的教诲。

赏析:此句通过“摩顶”和“佛语”的对比,突出了佛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佛语对于人生的重要启示和引导作用。

松根白衣仙,日夜瑞光吐。

注释:松树的根部像仙女穿着白衣,日日夜夜放射出祥瑞之光。

译文:松树的根部像仙女穿着白衣,日日夜夜放射出祥瑞之光。

赏析:此句通过“白衣仙”和“瑞光吐”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松树的美丽与神奇之处。同时也寓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翩然紫霄上,蛰龙起雷雨。

注释:它悠然自得地飞升到紫色的天空之上,蛰伏的龙在这时开始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译文:它悠然自得地飞升到紫色的天空之上,蛰伏的龙在这时开始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赏析:此句通过“紫霄”和“蛰龙起雷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威严。同时也寓意了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

我来悟前缘,父老指环堵。

注释:我来到这里,父亲年迈的老人指着墙壁上的洞说:“这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房。”

译文:我来到这里,父亲年迈的老人指着墙壁上的洞说:“这就是你曾经住过的房。”

赏析:此句通过“父老指环堵”的场景再现,生动地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代际传承的意义。

风花即几席,经草随步武。

注释:飘动的花瓣就像是坐垫,经书草稿则跟随着步履的节拍。

译文:飘动的花瓣就像是坐垫,经书草稿则跟随着步履的节拍。

赏析:此句通过对“风花”和“经草”的描述,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寓意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时,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重栽渺生意,合抱阶尺土。

注释:重新栽培希望,需要一抱高的土堆。

译文:重新栽培希望,需要一抱高的土堆。

赏析:此句通过“重栽渺生意”的形象比喻,寓意了人们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与追求。

他年十八公,此地记初祖。

注释:将来十八岁的时候,这个地方将作为你最初祖先的纪念之地。

译文:将来十八岁的时候,这个地方将作为你最初祖先的纪念之地。

赏析:此句通过“十八公”和“初祖”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变迁。同时也寓意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