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
春花与秋蒂,孰云有不同。
试看木芙蕖,雨露滋芳丛。
嫣然生百巧,秀色倾房栊。
婢子有不惬,偃蹇霜枝红。
溪柳疏其西,池荷亚其东。
等作一物看,曾是烦春工。
开阖寓至理,岁事号秋风。
惟有桃李场,感叹无言中。

【注释】

木芙蓉:落叶灌木,花白色,有香气。

荣枯:指花朵的开放和凋谢。

造化:大自然。这里比喻造物主。公:公平。

春花:春天开花的花。秋蒂:秋天结实的果实。比喻事物的不同之处。

孰云:谁说?谁料。

木芙蕖:即木芙蓉,又名拒霜花。

嫣然:娇美的样子。百巧:各种巧妙的技艺。

偃蹇(yǎn jiǎn):《诗经·邶风》篇名。“偃蹇”是形容草木弯曲的样子。

溪柳疏其西,池荷亚其东:溪边柳树疏疏落落,池塘里荷叶茂密成丛。

等作一物看,曾是烦春工;把它当作一件东西来看待吧,何必用春天的功夫去打扮它呢?

开阖:打开与合拢。开阖寓至理,岁事号秋风:花开时自然地张开,花谢时自然地合上。这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年事(岁月)一到秋季,便要像秋天一样萧瑟,这就是秋风的象征。

惟有桃李场:只有桃花和李花的园子里,才能见到它们盛开的情景。桃、李,皆指果树,常用以借喻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木芙蓉顽强的生命力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意。

第一联:“荣枯一气内,造化本自公。”意思是说,树木的生长期与枯萎期是同一个过程,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在运行的。这里暗含着一种哲理,即万物都有其自身的生长规律和周期,无需人为地去刻意雕琢或修饰。

第二联:“春花与秋蒂,孰云有不同。”意思是说,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价值。这里进一步强调了万物之间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即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价值所在。

第三联:“试看木芙蕖,雨露滋芳丛。”意思是说,仔细看看那木芙蓉吧,它在雨水和阳光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着,散发出芬芳的气息。这里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形象。

第四联:“嫣然生百巧,秀色倾房栊。”意思是说,它的花瓣儿轻轻一翘,仿佛在展示着各种各样的巧妙技艺,而那娇嫩的花色更是让人为之倾倒。这里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木芙蓉以生动的形象和个性特征。

第五联:“婢子有不惬,偃蹇霜枝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那些侍奉主人的奴婢有什么不满意的事情,那么她们就会像被霜打过的木芙蓉枝干一样傲然挺立、红艳夺目。这里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侍从们的不满和愤怒之情。

第六联:“溪柳疏其西,池荷亚其东。”意思是说,溪边的柳树枝条稀疏而有些凌乱,池塘里的荷叶茂密且整齐划一。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环境下木芙蓉的美丽与优雅。

第七联:“等作一物看,曾是烦春工。”意思是说,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将它们当作一件物品来看就好了,何必要用春天的功夫去打扮它们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八联:“开阖寓至理,岁事号秋风。”意思是说,花开时自然地张开,花谢时自然地合上,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每年到了秋季的时候,大自然就会像秋风一样变得萧瑟起来。这里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第九联:“惟有桃李场,感叹无言中。”意思是说,只有在桃花和李花盛开的园子里才会感受到那份美丽与和谐,而在其他地方却难以找到这样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