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石室》

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注释:

  1. 来为人所爱:指石室曾经受到人们的喜欢。
  2. 去为人所思:指石室曾经让人思念。
  3. 文与高:文和高指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字文和,号文轩,唐朝诗人。
  4. 慈惠蜀之师:慈惠蜀指的是王之涣在四川任职期间,他以慈爱之心对待百姓,被誉为蜀之师。
  5. 至今窟中像:至今窟中的佛像依然屹立在那里。
  6. 凛凛建立时:指佛像的威严庄重如同当年建立时一样。
  7. 知非伯有室:知非是指不知道是谁的屋子。伯有室指的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隐公十一年》,讲述了鲁桓公的儿子伯服(名公子庆父)因为母亲被鲁桓公宠幸而心生嫉妒,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叛乱。
  8. 定是桐乡祠:定是指的是一定不是某个人的屋子,桐乡祠指的是一个地名。
  9. 蜀人爱二公:蜀人指的是居住在四川的人,二公指的是王之涣和他的朋友李白。
  10. 远与千载期:远与千载指的是这份喜爱和思念已经延续了千年。
  11. 其间几灰劫:其间指的是石室所在的山体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火灾。
  12. 付与一炬吹:付与一炬吹指的是石室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
  13. 保此岁峥嵘:保此指的是保护这座山峰巍峨壮丽。
  14. 不动山四维:不动山指的是一座山峰,四维指的是四个方向。
  15. 东家好邻里:东家指的是住在山上的一家人,邻居指的是他们周围的居民。
  16. 岂任恶少窥:岂任指的是岂能容忍那些恶少的行为。
  17. 祠前二古柏:祠前指的是祠堂前方,古柏指的是两棵古老的柏树。
  18. 外乾中不萎:外乾中不萎指的是这两棵古柏外部虽然干燥,但内部却非常茂盛。
  19. 勿作剪伐想:勿作剪伐想指的是不要认为这两棵古柏是要被砍伐或修剪的。
  20. 恐是神明遗:恐是神明遗指的是这两棵古柏可能是神仙留下的宝物。
  21. 可怜墙壁间:可怜指的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
  22. 峨冠剑拄颐:峨冠剑拄颐指的是戴着帽子,拿着剑,颐(下巴)上挂着东西。
  23. 烈士不平气:烈士指的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24. 好在淮西碑:好在指的是值得称道的地方。淮西碑指的是淮西地区的历史碑文,这里可能是指王之涣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石室的景象和历史变迁,通过对石室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意象,如“文与高”、“慈惠蜀之师”等,展现了王之涣的文学才华和对百姓的关爱。同时,诗中也提到了石室所在山体的历次战乱和火灾,以及人们对石室的保护和珍惜。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文化的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