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
澶州两城战格尽,七十馀年废不修。
昔岁契丹倾国起,欲投马棰渡河水。
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
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
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
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
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最后根据诗歌内容和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对“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这两句进行赏析。首先理解诗句意思,“孙村黄河决北流,北使年年过澶州”的意思是:孙村黄河的河水从北面奔涌而来,每年朝廷派使者去澶州处理此事。“过”,到;“澶州”,地名,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孙村”,即孙家村,在黄河支流孙河之旁;“北使”,指宋朝派往澶州的官员。这两句话写出了孙河发洪水的情况,以及朝廷派使者到澶州处理此事的事实。接着理解“烽火夜夜照前殿,殿前群臣色如死”。意思是说:夜间,黄河的泛滥情况常常被报告给朝廷,皇帝也常常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而那些大臣们面对这种情形,面如土灰,无地自容。“烽,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前殿”,指皇帝的宫殿。这两句话写出了黄河泛滥频繁,朝廷大臣面对这种情景的窘迫。最后理解“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意思是说:敌人见状,纷纷逃窜,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只好退守黄河以北。于是,他们开始希望两国能够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这一句话写出了敌军溃逃的情态。最后理解“平时危冠尽肉食,一旦仓猝方见人”。意思是说:平常时衣冠楚楚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变得面目狰狞,仓猝之间才能看清他们的真面目。这两句话写出了朝廷的大臣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惶恐失措。最后理解“心忧社稷输至忠,殿上只有寇相公”。意思是说:心里忧虑国家安危,却只能将至诚之心献给朝廷,但朝中却只有寇准一人。这两句话写出了朝廷大臣面对这种情况的焦虑不安之情。

【答案】

译文:孙村黄河的河水从北面奔涌而来,每年朝廷派使者去澶州处理此事。夜间,黄河的泛滥情况常

常被报告给朝廷,皇帝也常常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而那些大臣们面对这种情形,面如土灰,无地自容。敌人见

状,纷纷逃窜,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只好退守黄河以北。于是,他们开始希望两国能够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

。平时衣冠楚楚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变得面目狰狞,仓猝之间才能看清他们的真面目。心里忧虑国家安危,却只

能将至诚之心献给朝廷,但朝中却只有寇准一人。

赏析:这首诗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作者任知制诰(官名)时所写的。当时契丹大举南下,宋军节节败退

,京城大震。这首七言律诗以写景抒情为主,借写澶州黄河水患及宋朝君臣应对事势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忧国

爱民、勇于负责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