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迢迢过水涯,翠禽见客却咨嗟。
此翁只识孤山路,不识玄都观里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针对诗歌的三要素——标题、作者、注释来考查的。然后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对所给的诗句进行翻译。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去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此诗描绘了诗人踏雪寻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看梅”即咏梅,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首句点明季节和地点;二句写诗人看到梅花后的感受,以翠禽见客却咨嗟起兴,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三句写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认为梅花只存在于孤山上而不存在于玄都观里,暗含着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末句写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首句点明季节和地点(“踏雪”说明时间,而“迢迢”“过水涯”“翠禽”又点出地点,为下文写梅花做铺垫);二句写见到梅花后的感受,“翠禽”即翠鸟,这里指诗人看见一只翠鸟停在枝上,听到它“见客却咨嗟”而感到惊讶(“咨嗟”是叹息之声)。这句以声衬静、以动衬寂,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烘托出诗人赏梅时的心境(“咨嗟”二字也表明梅花开得早)。三句写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诗人认为梅花只存在于孤山上而不存在于玄都观里,暗含着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此翁”就是诗人本人,“不识”即不认得。这句说:你这位老先生只知道在孤山上观赏梅花,但却不认识玄都观的梅花;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的主旨所在。“只识孤山路”意在强调自己独到的审美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仕途失意的无奈与愤懑。尾句写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答案】
踏雪迢迢过水涯,翠禽见客却咨嗟。
此翁只识孤山路,不识玄都观里花。
译文:
我踏着大雪走过溪水边,看见鸟儿停在树上对我鸣叫。
这个老头儿只知道在孤山上观赏梅花,但却不认识玄都观里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踏雪寻梅时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赏梅时的欣喜之情和对梅花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