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注释】
上韩公枢密其一:给韩愈写信,希望他能为国效力。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
车马喧哗声阵阵,壮士懦夫同时悲泣;平民妇女又何知晓此事?她把血书投入韩公的案下。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胡贼从来凶狠如虎狼,他们没有预料到我们的准备,这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
我曾在楚汉故垒上筑过防墙,在平凉城头也曾登过高台。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葵丘的盟约不是荒芜的城池,不要轻易地放弃书生,即使他们的言辞被否定了也没关系;
《春秋》的大义已经写成了《露布》,战马依然停息等待命令,崤山函谷关的关口尚未打开,鸡还未叫天就要亮。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工匠不会丢弃无用的木头和草,樵夫也不会舍弃他的话语。不要索取像隋侯宝珠那样宝贵的明珠和美玉,而只希望得到一封寄往家乡的家书。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遣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灵光殿虽然还在,但已不再有当年的风采!流放的人们难道还去种植桑麻、耕种田地吗?听到胡贼还在坚守着城池!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我家的祖父和父亲生长在齐鲁之地,他们在当时稷下论学的时候,还被人称为人中之龙呢!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我的子孙们南渡长江已有几年的时间了,我也和他们一同沦落为流亡者。我要把我的血泪洒向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它去祭奠那东山上的土地吧!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七绝。诗中作者韩愈对唐王朝忠贞不渝,表达了对朝廷的一片赤胆忠心。诗人以诚挚的笔墨,倾吐了满腔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气势磅礴,感情深沉热烈。
第一首是给韩愈写信,希望他能为国效力。诗人通过写长安城中军民抗敌的决心,表达了自己要杀身报国的决心。第二首是写给韩愈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表现了长安城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第三首写了长安百姓对胡人入侵的担忧和警惕。第四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不安。诗人担心长安城会被攻破,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第五首是写给韩愈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诗。诗人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第六首是写给韩愈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表现了长安城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第七首写了长安百姓对胡人入侵的担忧和警惕。第八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不安。诗人担心长安城会被攻破,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第九首都是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第十首是写给韩愈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诗。诗人以诚恳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第十一首是写给韩愈的一封信中的一首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色,表现了长安城人民抗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最后一首写了长安百姓对胡人入侵的担忧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