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风物记当时,吹絮河豚下箸迟。
绿满金田朝应供,红残朱槛夜论诗。
幅巾已托遗民后,杓柄犹怀象骨疑。
早晚云间见金臂,空悬翠竹漫抽枝。
诗句释义与译文
荆溪风物记当时,吹絮河豚下箸迟。
注释:荆溪的风物在记忆中依然清晰,就像那轻飘的柳絮和悠闲游动的河豚,让人垂钓时都变得迟缓。绿满金田朝应供,红残朱槛夜论诗。
注释:金色田野被绿意盎然所覆盖,早晨应当是供应美食的好时节;红色的栏杆映衬着夜晚谈论诗歌的情景。幅巾已托遗民后,杓柄犹怀象骨疑。
注释:我那幅印有字迹的头巾已经随着遗民们一起离去,而那根勺柄仍然让人想起古代贤者的形象,充满了疑惑。早晚云间见金臂,空悬翠竹漫抽枝。
注释:不知在何时何地,能够见到那些像金臂般珍贵的文物或珍宝,而那些翠竹也将随风摇曳,自由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的深切怀念及对逝去岁月的无限哀思。首句中的“荆溪”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通过“风物记当时”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第二句通过“吹絮河豚下箸迟”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与“下箸迟”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节奏的无奈。接下来,通过“绿满金田”和“红残朱槛”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象征着历史的繁华与文化的积淀。第三句则从视觉转入听觉,“夜论诗”暗示了深夜时分的交流与讨论,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雅集氛围。最后两句,“早晚云间见金臂”与“空悬翠竹漫抽枝”分别以期待与想象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文物的追寻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