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
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
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
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

【注释】:

  1. 次韵:指作者在别人诗作的基础上,用原韵作和。
  2. 闻道:听说。
  3. 栽成:栽种而成。
  4. 便思:随即便想。
  5. 挑出:挑起,即摘。
  6. 定知:一定知道。
  7. 荇菜:水生植物,又称水葱,可入药。
  8. 决明:植物名,又名木贼,茎叶皆可入药。
  9. 芳草岸:泛指岸边的花草。芳草,泛指花草。
  10. 清歌:清脆悦耳的歌。泛指唱歌声。
  11. 惊心:震惊,触动心弦。
  12. 真赏:真正的鉴赏,真正理解。
  13. 愧:惭愧,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他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莲荷之美,表达了对荷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句“闻道栽成十亩莲,便思挑出杖头钱。”意为听说种植了十亩莲荷,随即便想将这美丽的花朵摘下,用以换取金钱。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即以物质利益来衡量事物的价值。然而,诗人并没有被世俗的眼光所迷惑,而是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次句“定知荇菜参差处,不是决明颜色鲜。”意在表达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他认为,即使那些看似美丽的莲花,也未必比那些平凡无奇的荇菜更加珍贵。这里的“决明”是指荷叶,而“荇菜”则是水边的植物。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和形状,揭示了生活中往往存在着表面现象和内在真相的差异,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第三句“红日半移芳草岸,清歌低泛木兰船。”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芳草之上,映衬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景象;清歌声从远处传来,仿佛小船在水中轻轻摇曳,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里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

最后一句“惊心未得同真赏,空愧诸豪白玉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认为自己尚未能够真正领略到荷花的真谛,内心感到遗憾。同时,他也为自己未能写出像《赤壁赋》那样优美的文章而感到羞愧。这里的“惊心”既指对自然美景的感叹,又暗指对自己诗歌创作水平的自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莲花的美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赞美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才华。同时,这首诗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