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柘丘墟辇路长,景阳依旧在山阳。
石标官品名常在,井记胭脂迹半荒。
吊古漫劳兴感慨,寄怀聊以共彷徉。
相看等是未推枕,何日同惊梦后粱。
《同子椿游三品石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桑柘丘墟、辇路长的情景,以及景阳山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桑柘丘墟辇路长,景阳依旧在山阳。
石标官品名常在,井记胭脂迹半荒。
吊古漫劳兴感慨,寄怀聊以共彷徉。
相看等是未推枕,何日同惊梦后梁。诗句注释:
- 桑柘丘墟:指桑树和柘树丛生的地方,形容荒凉破败。
- 辇路长:古代帝王出行的道路,长而曲折。
- 景阳:山名,位于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南部。
- 石标官品:石碑上有官员的品级标识。
- 井记胭脂迹:井旁有胭脂涂抹的痕迹,可能与古代女子化妆有关。
- 吊古:对历史遗迹的哀悼和感慨。
- 共彷徉:共同徜徉,即一起游玩。
- 相看等是未推枕:彼此对视时都意识到没有枕头睡觉的疲惫。
- 何日同惊梦后梁:何时能在梦中相见,共度时光。
译文:
桑柘丛生的丘陵路上,景阳山依然屹立;
石碑上刻着官员的品级,但胭脂涂抹的痕迹已半荒芜。
我因吊唁古迹而感到悲伤,因此借酒浇愁;
我们相互看着,都觉得连枕头都显得多余,何时才能再次相聚?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景阳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比桑柘丘墟和景阳山的美景,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同时,通过对石碑和井边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最后,诗人通过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展现了他对友谊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李之仪的《同子椿游三品石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古诗,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历史和友情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它让我们思考如何珍惜当下,如何面对生活的变迁,以及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