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枯木不知春,每向尊前得可人。
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
后学从谁识头角,只应遗稿是通津。

李希武挽词

十年枯木不知春,得可人在尊前

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

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

解析:
《李希武挽词》是宋代著名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中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

十年枯木不知春,每向尊前得可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十年的时间如同枯木一样,无法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每当与朋友相聚时,总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这句诗则通过比喻的方式,赞美了朋友的智慧和才华。申叔象征着高远的天空,而元宾则代表着道路的尽头。他们就像是云外的翅膀,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又像是道中的鱼鳞,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正如扬帆远航的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就像被摧毁的车轮,我们也要找到克服困境的方法和动力。

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最后一句,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后人的期待。他希望后人能够通过他的遗稿,了解到他的成就和智慧。这是一种对自己努力的认可,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李希武挽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