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云疏雨洒雕笼,槎拂银潢月上弓。
红泪半残歌后烛,翠涛低涌梦回风。
淬馀剑锷虽为利,解尽犀棱未见通。
杳杳芝田定何许,断魂无计脱惊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思想情感,每一个考点都是诗歌识记和欣赏能力的综合体现。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应审题,即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考点;然后应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把握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还应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诗人的情感。具体到本诗,“薄云疏雨洒雕笼,槎拂银潢月上弓”写景;“红泪半残歌后烛,翠涛低涌梦回风”抒情;“淬馀剑锷虽为利,解尽犀棱未见通”“杳杳芝田定何许,断魂无计脱惊鸿”议论。赏析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及手法分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表现主人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薄云”、“疏雨”写出了雨势的轻柔、细密。“洒雕笼”是说细雨洒在雕饰华美的小笼子上,给人以如丝如缕的感觉。“槎拂银潢月上弓”则写月色皎洁,照得银河如同弯弓,而天河中一叶小舟正好横在月下。这是写景。“槎”,即木筏,古代称木排或竹筏。这里泛指小船。“银潢”,银河。这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接着,诗人由写景过渡到抒发感情。第三句“红泪半残歌后烛”中的“红泪”,指的是酒后流泪,也是指美人泪。这句写主人公饮酒后,泪眼朦胧,烛光映照下的她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美丽而又伤感。第四句“翠涛低涌梦回风”中的“翠涛”,形容江水碧绿清澈,波涛阵阵。这里用“低涌”来形容水波荡漾,仿佛梦中一般。这句写主人公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被江水声惊醒,醒来之后又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最后一句“淬馀剑锷虽为利,解尽犀棱未见通”中的“淬馀”,意思是磨砺完毕的宝剑虽然锋利,但仍然是为了利益而使用。这句写主人公明白,自己虽然剑法高超,但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却得不到真正理解和认同,反而更加痛苦。最后一句“杳杳芝田定何许,断魂无计脱惊鸿”中的“杳杳”,意思是渺茫、深远。这里的“杳杳”既写出了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答案】
(1)译文:薄雾蒙蒙细雨洒落在雕花的小床上,木筏在银河中缓缓划过。酒醉过后,烛影摇曳,美人如花般美丽,恍若仙境。剑气凛然却因利而用,犀牛角锋利无比却无法突破困境。我站在茫茫的芝田之中,却不知该去哪里,只能在心中感叹一声。
(2)注释:薄云:轻薄的云彩。疏雨:稀疏的小雨。雕笼:雕饰华美的床榻。槎拂:指木筏在银河中划行。银潢:银河。月上弓:月亮挂在天边。红泪:泪水。后烛:烛影摇曳。翠涛:江水碧绿清澈,波涛阵阵。梦回风:梦醒之后听到江水声。淬馀:磨砺完毕后的宝剑。利:锋利。犀棱:犀牛角。见通:见到通达之处。杳杳:渺茫、深远。
赏析:
这首诗以“失题”二字开首,点明全诗主题:失意。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