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戏将字画当杖拂,与子凭轼相周旋。
笔若运矛槊,手如致裨偏。眼能援桴鼓,心为制中权。
弃捐尺度废绳削,似曲还直非方圆。适当庖丁善刀后,但见满纸银钩连。
心眼手笔俱不用,拟向底处观其全。思量不可到,此地无中边。
政似观澜亭上夜深后,满空白月孤光悬。

【注释】

  1. 兼江祥瑛上人能书自以为未工:兼江祥瑛上人擅长书法,自认为技艺不精。
  2. 又诗而求予诗甚勤:又向我请求诗词。
  3. 予以为非所当病:我认为这并非我所应当烦恼的。
  4. 也为赋一首勉之使进于道云:也为此写了一首诗勉励他追求真理。
  5. 得句如得仙:获得诗句就像得到神仙。
  6. 悟笔如悟禅:懂得写作就像领悟禅宗一样深奥。
  7. 弹丸流转既轻举:弹丸般滚动的字句,既轻盈又能超然。
  8.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禅瑛陶醉其中,我则感到惭愧不如。
  9. 戏将字画当杖拂:把书写的文字当作拄杖。
  10. 与子凭轼相周旋:与你一起驾车并排行走。
  11. 笔若运矛槊:笔力如同用矛槊作战。
  12. 手如致裨偏:手上的动作如同使用兵器。
  13. 眼能援桴鼓:眼睛能够指挥鼓声。
  14. 心为制中权:心中可以掌握主动权。
  15. 弃捐尺度废绳削:抛弃了尺、度和绳、削等测量工具。
  16. 似曲还直非方圆:好像弯曲的东西实际上又是直线,不是方形也不是圆形。
  17. 适当庖丁善刀后:正如厨师在完成烹饪之后,刀刃依然干净利落。
  18. 但见满纸银钩连:只见纸上充满了银钩般的字体。
  19. 心眼手笔俱不用:心思和文笔全都不需要了。
  20. 拟向底处观其全:打算在何处去观看它的全部。
  21. 思量不可到,此地无中边:思考着它无法到达,这里没有中间也没有边缘。
  22. 政似观澜亭上夜深后:这就像在观澜亭上夜晚时分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兼江祥瑛上人的书法作品所写的一篇评论,通过对其文字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意象和内涵,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首联“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作品中字句和笔法的独特感受。这里的“得句如得仙”意味着作者在观赏书法作品时,如同得到了仙人的庇佑和祝福,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愉悦;而“悟笔如悟禅”则表示作者在观赏书法作品时,如同领悟到了禅宗的真谛,感受到了其中的深邃和智慧。这一开篇便为整首诗定下了深沉而宁静的基调。

颔联“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对书法作品的感受。这里的“弹丸流转”比喻书法作品中流畅的笔画如同弹丸在空中飞舞一般,给人以灵动和飘逸之感;“龙蛇飞动”则形容书法作品中的笔势如同龙腾蛇跃般生动有力,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意境。这一联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湛理解和独特感受。

颈联“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则是作者对于兼江祥瑛上人的书法作品的评价。这里的“禅瑛”指代兼江祥瑛上人,他的书法作品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我顾惭道玄”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这样的书法作品时,感到自愧不如,心生敬畏之情。这一联不仅赞扬了兼江祥瑛上人的书法技艺,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崇高敬意。

尾联“戏将字画当杖拂,与子凭轼相周旋”,则转向了对兼江祥瑛上人书法作品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戏将字画当杖拂”形象地描绘出作者将书法作品当作拄杖般倚靠的情景,既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作品的喜爱,也暗示了书法作品对作者心灵的滋养和陪伴;而“与子凭轼相周旋”则表现了作者与兼江祥瑛上人在书法艺术上的互相交流和切磋,共同探索艺术的真谛。这一联展现了作者与兼江祥瑛上人在书法艺术中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启发。

这首诗通过对兼江祥瑛上人书法作品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将书法作品与自然景观、禅宗思想等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既深沉又宁静的艺术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作者与兼江祥瑛上人之间的互动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启发。这首诗不仅是一篇对书法作品的赞誉之作,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