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复记佳节,饱食睡亭午。
虽不负此身,倦听亦良苦。
念初入此门,只作十日数。
那知如忍炎,倏尔到角黍。
本非来质秦,盖异行怨楚。
端为城旦拘,独与缧绁语。
深坑偶未埋,大镬仅逃煮。
净持诸愿力,妙地叩初祖。
会当纵奔鹿,遂与搏猛虎。
蹇余愧平生,何适非龃龉。
注释:
端午:端午节。
岂复:难道还能(再次)吗?
记:记忆,回忆。
佳节:指美好的节日。
亭午:正午,中午。
虽:即使。
负:辜负,有愧。
此身:自己的身体,这里指自身。
倦听:疲倦地倾听。
初:当初。
入:进入。
那知:哪知道。
如忍炎:犹如忍受酷热。
倏尔:忽然之间。
本:本来。
来质秦:来自秦国。
盖:因为。
异:不同,不一样。
行怨楚:怨恨楚国。
端:只是。
城旦拘:城旦,古代的一种刑罚,意为在宫中服苦役。
缧绁(léxiè):捆绑的绳索,代指监狱。
深坑:深坑,这里指监狱。
逃煮:逃脱被煮的罪刑。
净持诸愿力:一心一意祈求神灵的力量。
妙地:神奇的土地,这里比喻佛祖的净土。
叩初祖:向佛法的创始人佛陀礼拜祈祷。
奔鹿:指逃避追捕的人。
搏猛虎:与凶猛的老虎搏斗。
蹇余:我(谦辞)。
愧平生:对平生感到惭愧。
何适:哪里去。
非:不是。
龃龉:不和,冲突。
赏析:
《端午睡起和韵》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后醒来时所作的诗篇。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节日的遗忘;第三、四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自身的自责;第五、六句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反思;第七、八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