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草木长,兹时岂无情。
未论身得去,想像心已清。
童山久不雨,汤热气郁蒸。
遣怀一开卷,便觉凉风生。
扶疏草木长,兹时岂无情。
扶疏:草木茂盛的样子。兹:这。
未论身得去,想像心已清。
未论:不说。身得去:身体离开这里。想像:想象。
童山久不雨,汤热气郁蒸。
童山:童稚的山。汤热:水气蒸腾。
遣怀一开卷,便觉凉风生。
遣怀:排遣胸怀中的忧思,指读书。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阅读陶渊明诗歌的过程中,心情得到排遣和净化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扶疏草木长,兹时岂无情。”首句描写景物,次句抒写作者的情怀。草木扶疏,生机盎然,诗人置身其中,感到一种蓬勃生气,他不由得想到自己虽身处污浊的环境,但依然保持着一颗清洁无暇的心,没有沾染世俗的尘埃。
“未论身得去,想像心已清。”诗人虽然身不在官场,但他的心灵并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更加清澈了。这是因为他通过读书来排遣心中的忧虑,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净化。
“童山久不雨,汤热气郁蒸。”接着诗人又描绘出了一幅画面:山丘上的树木已经干枯了很久,而天空中却一直下着暴雨,使得整个大地都处于一片蒸腾的水汽之中。这里的“童山”、“久不雨”、“汤热气”等词语都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象。
“遣怀一开卷,便觉凉风生。”最后一句是诗人在阅读完陶渊明的诗歌之后的感受。当诗人打开书本,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时,他感到了一种清凉的气息从书中散发出来。这种清凉的气息就像是一股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脸上,使他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