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檄乌延府,已复十五年。
年当三十馀,事事随精坚。
非惟会兴灵,兼欲还幽燕。
谁知今白首,狱吏辄差肩。
【注释】:
操檄乌延府:指在乌延王府担任参军。操檄,持公文;乌延府,指汉代匈奴单于庭所在地。渊明诗效其体十首: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之句,本篇仿此为十首诗。
操檄:持公文;乌延:指汉代匈奴单于庭;乌延府,即匈奴庭。
已复十五年:已经十五年了。
年当三十馀:正当三十多岁。
事:事情。
精坚:精诚坚贞。
非惟:不仅。
会兴灵:指应命出征。兴灵,星名,即荧惑星,古人以为荧惑守心则战争。
兼欲还幽燕:既想收复幽州、北平一带的失地。幽燕,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中南部一带。
谁知今白首:想不到今天已经到了晚年,头发全白了。
差肩:相差肩头那么远。这里指被差遣到狱中服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效仿陶渊明写的一组诗歌。诗人通过写自己从军征战的经历,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操檄乌延府,已复十五年”,起笔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任务,表明了作者自青年时期便开始投身军旅生涯的事实。
“年当三十馀,事事随精坚。”诗人以“精坚”形容自己在军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对军人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非惟会兴灵,兼欲还幽燕。”这里,诗人以“兴灵”一词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恢复领土的愿望。而“幽燕”之地则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义。
“谁知今白首,狱吏辄差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无奈和悲哀。因为长期征战在外,未能及时归家,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发渐生;而被差遣到狱中服刑,更是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凉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回顾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担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以及他对军人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