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偏境静人无事,雨后风柔物可情。
山鸟定知琴意好,倚花浑不作春声。

【解析】

题万寿圆觉院,即《万寿山圆觉寺》。

地偏境静人无事,“境”指寺院所处的自然环境。“境静”,环境幽雅。“人无事”,说明作者在此地没有俗务缠身,心情闲适愉悦。

雨后风柔物可情,诗人在万寿山的圆觉寺里,以优美的诗句描写雨后春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山鸟定知琴意好,倚花浑不作春声。诗人在万寿山的圆觉寺里,以优美的诗句描写雨后春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注释:“境”指寺院所处的自然环境。“境静”,环境幽雅。“人无事”,说明作者在此地没有俗务缠身,心情闲适愉悦。“雨后”,雨后的春天。雨后空气清新,万物生机勃勃。雨后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风柔”,柔和的春风。“物可情”,万物都有情感。

“山鸟”,山中的飞禽。“山鸟定知琴意好”,诗人以优美的诗句描写雨后春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琴意”,弹琴的意思。“琴意好”,指琴声美妙动听。“琴意好”,是说弹琴的人技艺高超。

“倚花”,倚靠在花朵上。“春声”,春天的声音。“倚花浑不作春声”,诗人以优美的诗句描写雨后春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作”,发出。“浑不作”与“浑不闻”同义。“春声”,春天的声音。“倚花浑不作春声”,诗人以优美的诗句描写雨后春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隐居万寿山圆觉寺时。诗的前两句写出一个幽雅的自然环境:这里环境僻静(“地偏”),人们也没有杂事缠身,所以诗人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闲适的生活。第三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物图:鸟儿知道这是诗人弹琴的地方,所以它静静地听着琴声;花儿也似乎懂得欣赏这美妙的音乐,因此它们也不发出声音来打扰这宁静的气氛。第四句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鸟儿静静地站在花丛中聆听着琴声,仿佛完全没有听见那美妙的琴声一样。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情趣。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在万寿山圆觉寺里的生活状态;后两句则通过鸟儿、花儿等景物来烘托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