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杳何许,雁书初报安。
枝间鸟鹊喜,原上鹡鸰难。
松菊荒三径,轩裳厌一官。
黄粱何日熟,客梦正邯郸。
【赏析】
此十首诗为诗人在冬日闲居时遣兴之作,每首都以“泽国杳何许”起韵,末句则以“客梦正邯郸”结束。这十首诗,或写景,或言怀,或咏物,皆能抓住景物特点、人物心情,运用恰当的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加以描绘,从而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松菊荒三径”、“轩裳厌一官”,既写出了环境的荒凉萧瑟,也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无奈,充分体现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思想感情。
【注释】
- 泽国:水草丰饶之地。
- 雁书:雁群传书。指书信。
- 枝间:树枝上。
- 原:田边。
- 黄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食物,即黄色的豆粥。后用“黄粱”比喻虚幻不实之事。此处指功名富贵。
- 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 轩裳:官吏所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官职。
- 厌:满足、厌倦。
- 三径:旧有三径名堂的典故,陶渊明在彭泽任县吏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退居田园之后,在宅旁开辟三畦菜园,自己亲手种植菜蔬。后人因此称自己的宅院为“三径”。
【译文】
大泽国的边际在哪里?雁群刚刚传来安好的消息。
树枝上喜鹊欢叫,田间鹡鸰鸣叫着难熬。
松树菊花已荒芜了小径,高官厚禄已厌烦了官职。
黄粱何时才能熟透?梦中还在羡慕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