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脱鲸波险,君罹寇盗惊。
暌离四寒暑,会遇两蓬萍。
访旧半为鬼,问津多阻兵。
衣冠漂荡极,风雨自鸡鸣。

【注释】

我脱鲸波险:指诗人被贬后,脱离了危险境地。鲸波,形容大海的波澜,也比喻凶险的环境。

君罹寇盗惊:指你遭遇到盗贼的惊吓。倭寇之乱时,钱申伯曾避居海陵县(今江苏泰兴)。

暌离四寒暑:两年中分离了四个寒暑。暌,分开;寒暑,季节。

会遇两蓬萍:相逢就像漂浮在水上的蓬草那样无依无靠,形容处境艰难。会遇,相遇。

访旧半为鬼:寻访旧地,见到的大多是已故之人,所以一半是鬼。鬼,这里指死者。

问津多阻兵:问路的人常遇到战争,道路受阻。津,渡口。

衣冠漂荡极:衣冠飘零流落,形容生活贫困、颠沛流离。衣冠,指衣冠礼法或官服。

风雨自鸡鸣:风雨如晦,鸡鸣报晓。比喻战乱时期,黎明时分还听到鸡啼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与友人钱申伯在福建一带相别的二首之一。

开头两句写自己脱险而友人受惊。“我脱”点出自己获救,“君罹”说明友人受害,“鲸波”指大海,以喻险恶的环境,“寇盗”指盗贼,用“惊”字写出诗人被贬后,脱离了危险境地。“睽离”即别离,“四寒暑”,指两年时间,从时间上写出了二人分离的久长,从内容上表明了两人遭逢的坎坷。接着两句点明二人的遭遇。“会遇”即相逢,“两蓬萍”比喻他们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无根无据,处境十分艰难。这两句写友人的处境。

第三、四句抒发自己的感受。“访旧”是作者与友人分别后寻找故友,但“访旧”却只看到不少已经死去的故友,因此“半为鬼”;“问津”是作者与友人分别后询问渡口,但“问津”却处处受到战争的威胁,因此“多阻兵”。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朋友遇难时,四处奔走求援的艰辛。

最后两句写二人的遭遇。“衣冠漂荡”是说他们的衣冠被风吹得飘摇不定,像落叶一样到处飘荡,“自鸡鸣”则是说他们的生活十分贫苦,连鸡叫的时候都听不到。这两句描写二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突出了他们在乱世中的艰难困苦。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作者以自身经历和感受作比来表现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