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何年种碧瑜,凌霄高节笑楸梧。
渭川谩说三千亩,杜牧宜夸十万夫。
月舞清阴金影碎,风敲幽韵玉音敷。
烦师长养休斤斧,试问江南有此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题安国寺翠玉亭呈平老》的原文,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 兰若何年种碧瑜: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座寺院建于何时?” 兰若通常是指佛教寺庙。碧玉指的是碧绿如玉的玉石,这里可能指的是庭院中的植物或装饰物。种指种植。
- 凌霄高节笑楸梧:凌霄是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于比喻高尚的品质或志向。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安国寺的自然环境,凌霄的高大挺拔与楸树相比显得更为突出,而这种对比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渭川谩说三千亩:渭河流经中国多个地区,包括长安附近的渭川(渭河的一段)。这句话可能是在提到安国寺周围的土地面积,暗示其规模之大。
- 杜牧宜夸十万夫:杜牧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以豪放著称,这里用来形容安国寺的规模宏大,可以容纳十万人左右,显示了其壮丽的景象。
- 月舞清阴金影碎:月色下,树木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形成美丽的画面。金影碎形容月光下树叶的影子像金色碎片一般破碎。
- 风敲幽韵玉音敷:风吹过树叶发出悦耳的声音,如同玉器般清脆悠扬。这里的“玉音”可能指的是树叶被风吹动时发出的声响,如同玉器般悦耳。
- 烦师长养休斤斧:这里的“长”字可能是笔误,应该是“长者”。长者指的是年长的人或者有经验、知识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有经验的人来养护这片美景,不要随意砍伐。
- 试问江南有此无: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是否也有类似美景的疑问。江南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中国的南部地区,这里可能是诗人对安国寺美景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其他地方美景的向往。
译文:
安国寺的绿意盎然之地,种植了多少年的碧玉?凌霄的高洁品格,比那高高的楸树还要出众。在渭河畔,人们曾说那里的土地广阔到能容纳三万亩,而在杜甫笔下,那地方又显得多么壮观!当月光洒下时,树木的影子在月光中摇曳生姿,宛如金色的碎片一般。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玉器的清脆声。在这里,我们恳求智者来保护这片美丽的景致,不要让斧头破坏了它。请问,在江南是否有这样的美景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安国寺翠玉亭”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的归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