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当年恨最长,兵戈陵灭故城荒。
非关霸气多消歇,自是人谋未允臧。
王谢风流今寂寞,江山形胜亦凄凉。
我来正值兴戎马,慨念东南更惨伤。
金陵怀古四首
六代当年恨最长,兵戈陵灭故城荒。
非关霸气多消歇,自是人谋未允臧。
王谢风流今寂寞,江山形胜亦凄凉。
我来正值兴戎马,慨念东南更惨伤。
注释:
①金陵:今南京,六朝都城,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六代”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在南京先后建都。“长恨”即“最恨”,指对前人的怀念之情。“兵戈”指战乱。“陵灭”犹言消失。②“非关霸气多消歇”,意为并非因为当时统治者的权势已经衰落。“消歇”消沉衰败。③“自是人谋未允臧”,意为由于当时的人们谋划不当,没有做到妥善处理问题,所以国家不能长治久安。④“王谢”指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王导、谢安两家。“风流”指风度才华。“寂寞”形容冷落,无人问津。⑤“江山形胜”指国家的地势和自然地理优势。⑥“兴戎马”指发动战争。“慨念”意思是感慨。“东南”这里泛指江南一带。⑦“惨伤”指悲痛。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春到金陵后所作。诗人在金陵期间曾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此诗为其中之一。全诗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写金陵的六朝遗风;后四句为第二段,感叹时事之变,抒发感慨之情。
首联以直抒胸臆的笔调开篇,点出金陵曾是六朝的都城,而今却只剩下荒凉破败的废墟了。诗人用“最恨”、“长恨”等词语表达了对六朝历史的无限怀念。这里的“最恨”并不是指对六朝的不满,而是对六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的无能和失误的遗憾。诗人认为,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明智地对待国事,妥善解决内部矛盾,那么六朝就不会这么快就灭亡了。因此,这一句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对当今统治者的期望。
颔联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六朝灭亡的原因。诗人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当时统治者的权势已经衰落,而是因为人们谋划不当,没有做到妥善处理问题,所以才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这句诗既揭示了历史的教训,也暗示了当前的局势。
颈联则是诗人对当前形势的感慨与担忧。诗人看到金陵的繁华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诗人不禁想起了王导、谢安两家,那是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他们的风流才气一直被后人传颂不衰。然而现在,这些家族都已经变得寂寥无人了。这种变化不仅让诗人感到惋惜,也让他对当前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怀疑。
尾联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与忧虑。诗人看到如今国家正面临着战争的威胁,而这场战争正是由于统治者的无能和失误所导致的。因此,诗人不禁感叹道:“东南更惨伤”。这里的“东南”既指江南一带,也暗指整个国家。诗人希望统治者能够吸取历史教训,采取正确措施来挽救危局,使国家不再受到战争的伤害。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实,展现了诗人对六朝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思考,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