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里先生早乞身,最怜流落汉庭臣。
也知雅有绨袍意,故使同为莲社人。
佳句传来油素湿,灵文翻处贝多新。
更烦为指趋真路,旧国于今草木缗。

【注释】

甫里先生:指杜甫。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又自号杜拾遗,又自称为甫里先生。

最怜流落汉庭臣:杜甫在长安十年,曾一度官居左拾遗,后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最后又遭馋谮,弃官西归。这里说杜甫最同情那些被弃置于朝廷的官员。

也知:知道。

雅有:十分富有。

故使:故意使……。

同为:与……一起。

佳句:好的诗句。

油素湿:即油印湿了。

灵文:佛经文字,这里泛指佛教经文。

贝多:即贝叶,佛教经典所用的一种写本,这里用作比喻。

趋真路:追求真理的道路。

旧国:故乡,这里指四川。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春,杜甫由秦州往梓州的途中。当时杜甫正在为避安史之乱从长安逃往蜀地,途经甫里(今四川省南充市),偶遇友人许振叔和承林德祖,他们写了诗相赠,杜甫随即写下此诗作为答谢。全诗表达了杜甫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对友人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首联写杜甫在长安时,因“疏救房琯”而被贬谪到华州,这时他已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慨。颔联是说杜甫虽然已经年迈,但依然关心国家大事,他深知自己的朋友许振叔和承林德祖都十分富有仁爱之心,因此特地结交他们,希望他们能与自己一起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诗人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情怀。杜甫以“油素湿”形容佛教经文,暗喻佛教经文能够洗涤人们心灵上的污垢,使人得到精神上的解脱;而“灵文翻处”则是指通过阅读佛法,可以领悟人生的真谛,找到人生的目标。这两句诗表现了杜甫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尾联则表达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够回到故乡去,过上平静的生活,过上真正的自由生活。这里的“草木缗”是一个典故,指的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四川成都。杜甫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时光,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