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堂高敞为思元,善政相望数百年。
册府声名秀群玉,海邦岩洞有参天。
漫郎去久风流在,病客来临道里邅。
圣主中兴谁作颂,愿观老手笔如椽。
【注释】:
华堂高敞为思元:华堂,宏伟的殿堂。元,指代诗人元结。
善政相望数百年:善政,良好的政治。
册府声名秀群玉:册府,指古代皇帝的藏书阁或国家图书馆。群玉,比喻人才众多。
漫郎去久风流在:漫郎,指诗人自己。
病客来临道里邅:病客,指诗人自己。来,来到这里。道里,道路。
圣主中兴谁作颂:圣主,贤明的君主。中兴,国家的兴盛时期。
愿观老手笔如椽:愿,希望。观,看。老手,指有经验的人。椽,粗大的木材。
【赏析】:
《次山堂记》是唐代大历(766~779)诗人元结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我常在想象中游历容管(今广西容县一带)的山川,但那里却无一处可以供我畅快淋漓地抒写胸臆的地方。于是我就筑了一座堂宇,取名“次山”。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容县有座次山吧?然而,我却无法把心中的感情完全倾泻出来,于是我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首联点出次山堂之建筑,以“华堂”对“次山”,极言其高大宽敞,又以“高敞”二字形容之,足见作者的用心良苦。“华堂”一词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而“华”、“次”二字音近义通,故云“为思元”。
颔联两句写次山堂得名的原因。“善政相望数百年”一句,用典。《汉书·扬雄传下》:“汉成帝时,班固修上林苑,周遍天下,诏曰:‘天下咸知陛下好士乐道,故外羡儒术,内怀文雅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成帝时,董贤为三公辅政,政事多放于尚书令唐林,林乃知音,能鼓琴酒后奏雅歌。”扬雄亦善鼓琴,故称善政。而扬雄曾为大夫,故云“善政”。又据《新唐书·百官志四》载:“武德七年,改光禄寺为司御局,设长史、丞、司御令、监各一人。”而《旧唐书·礼仪志二》则称光禄寺为“司御署”,长官为“光录事”。而“数百年”与“善政”相呼应,表明次山堂得名之由。
颈联两句写次山堂之建筑。“册府声名秀群玉”,意指次山堂藏书甚富,其中不乏珍品奇书。“群玉”,喻指各种美好的事物。《汉书·艺文志》:“群玉之编,在于图史。”而《旧唐书·经籍志》中也有“群玉”之名,可见此名之由来。“参天”二字形容岩洞之高大险峻,亦与“华堂”相对。
尾联两句写次山堂主人之感慨。“漫郎去久风流在”,意指虽然已经离开多年,但其风骨犹存。而“风流在”又暗含其才气依旧。而“病客”者,则指的是作者自己。而“道里邅”者,则表示他来到此地已是步履维艰。而“圣主中兴谁作颂”,意指如今圣明之主已恢复国运,但却没有谁能像当年那样为他写颂辞了。而“愿观老手笔如椽”则表示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高手,为圣明之主献上自己的颂辞。
这首诗通过对次山堂的描写和对主人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期待。同时,通过对比和借古讽今的手法,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