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缥缈俯漳滨,景物依然念昔人。
云出西山天欲雪,风来南浦水生鳞。
四围气象朝朝好,一点阳和处处春。
日暮短篷轻桨急,双鱼应已付溪宾。
【注释】正之:指诗人的朋友张正之。前韵:指张正之的诗。次:效仿。四篇:这里特指《登城楼》四首诗。见示:指张正之将此诗展示给诗人看。是日:这一天。适:恰好。登城楼:登上城楼。以望江山且阅捷报:《登城楼》诗中有“凭高远目,山河万里”等句,可见诗人登城楼是为了远望和欣赏江山景色,并想从捷报中得知战事进展。赋六章:创作了六章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译文】
登上城楼,远远望去,只见漳河两岸景色依然如旧,令人想起往日的人和事。
云彩从西山上飘出,天空将要下雪,南浦风起,水波粼粼,仿佛鱼鳞在闪动。
四周环境气象万千,朝朝都是好天气,阳气普照大地,处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太阳即将落山时,短小的船篷轻快地划桨,双鲤已经归去,鱼儿被溪中的渔人钓上了。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登城楼观赏风景之际,即兴吟咏自己的《登城楼》诗,抒发了喜悦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笔法灵活多变。
首联“城楼缥缈俯漳滨,景物依然念昔人”。写登城楼所见,用“俯”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眺望的情景。“城楼”二字点明所登之楼的位置,也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是在高处。《登城楼》诗中有“凭高远目,山河万里”等句,可见诗人登城楼是为了远望和欣赏江山景色,并想从捷报中得知战事进展。“景物依然”,“念昔人”,表达了一种怀念之情。“依然”、“念昔人”两个词语,既写出了眼前景物的不变,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往昔人物的深切怀念。
第二联“云出西山天欲雪,风来南浦水生鳞”。写登城楼所见云、风、水三景。“出”字、“生”字用得非常贴切,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这两句诗与《登城楼》诗中的“凭高远目,山河万里”、“风来南浦,水生鳞甲”等名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
第三联“四围气象朝朝好,一点阳和处处春”。写登城楼上所看到的四面的景色。“四围气象朝朝好”与《登城楼》诗中的“凭高远目,山河万里”相呼应,而“阳和处处春”则与《登城楼》诗中的“南浦风来,水生鳞甲”相呼应。这两句诗句与第一联遥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最后两联“日暮短篷轻桨急,双鱼应已付溪宾”。写诗人傍晚时分乘船归程的情景。“短篷”二字写出船篷矮小;“轻桨”二字写出桨子轻巧;“日暮”两个字写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双鱼应已付溪宾”一句写出船尾有两只鱼在跳跃,好像是在向岸边的渔人表示谢意,从而衬托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全诗通过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