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金沙片片匀,深沉院宇閟祗园。
清凉路半前三语,摩诘城中不二门。
千种光明瞻瑞相,六根清净为还源。
狻猊坐上法王子,稽首皈依众所尊。

【注释】

布地:铺满地面。

祗园:指佛寺。

清凉路:清凉的路径。

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这里指王维。

瑞相:吉祥的容貌。

六根:佛教语,即眼、耳、鼻、舌、身、意,是认识世界和感受事物的六种工具。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恭敬。

稽首皈依众所尊:表示向众生致敬。

【赏析】

这是一组咏景怀古之作。作者游大乘榴花洞瞻礼文殊圣像时,先写榴花洞的美景,再写瞻礼文殊圣像时的虔诚之情。全诗以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教文化和历史遗迹的热爱及崇敬之情。

首句“布地金沙片片匀”,写榴花洞外的自然景色。“布地”指遍布在地面上;“金沙”指沙地上的金色光芒。两句写榴花洞外面自然景色的美丽,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美感。

颔联“深沉院宇閟祗园”,“深沉”形容石榴花树的繁密;“閟祗园”指藏于深山的佛教寺院。这两句描写榴花洞内幽静神秘的氛围。

颈联“清凉路半前三语,摩诘城中不二门”,写游览榴花洞的过程,并表达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前一句“清凉路”指的是通往榴花洞的道路;“三语”指《金刚经》中的三段偈语。后一句“摩诘”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字,这里指王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榴花洞游览时,作者听到关于佛教经典和教义的讲解,感受到佛教思想的博大精深。

尾联“千种光明瞻瑞相,六根清净为还源”,写瞻礼文殊圣像的感受和体会。前一句“千种光明”指文殊菩萨的千手千眼等神通广大的形象;“瑞相”是指吉祥的相貌。后一句“六根清净为还源”意为通过修行使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从而返璞归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文殊菩萨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榴花洞及其内圣像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如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语言简练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