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铜炉沉水烟,庵中晏坐孰为禅。
灵山法会何曾散,莲社高风尚宛然。
【注释】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和诗四首其二:这是作者在《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和诗四首》中第二首的题名,是作者自注。太华庵:即太华山下的一个寺庙,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境内太室山之北,故亦称“太室山”。牡丹芍药:指洛阳的牡丹花和芍药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太华庵闻听牡丹芍药花香后写的。诗人以牡丹、芍药为题,描绘了牡丹、芍药的芬芳,赞美了洛阳的美景。
首句,“一缕铜炉沉水烟”,用一个“缕”字来描述铜炉中的烟雾,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烟雾袅袅上升的景象。铜炉,一种用于焚烧香炉的器具,通常使用青铜制成,具有独特的金属光泽和质感。沉水烟,指的是烟雾下沉至水底的现象,这种烟雾往往更为纯净,不含杂质。这里,通过使用“一缕”来形容烟雾的轻盈和细腻,以及“沉水”二字,强调了烟雾的清新和淡雅。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洛阳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庵中晏坐孰为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太华庵中静坐冥想的场景。晏坐,意为安坐或静坐。孰,疑问词,表示疑问或不确定的意思。禅,即禅宗,一种追求心灵平静与悟性的修行方式。这里,诗人通过询问谁是在太华庵中进行冥想的人,既表现了他对冥想活动的好奇,也暗示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第三句,“灵山法会何曾散,莲社高风尚宛然。”这一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太华庵中进行法会的场景。灵山法会,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重要仪式,通常在灵山上举行,以祈求佛祖庇佑众生。何曾散,表示从未散去,强调了法会的持续和庄严。莲社,指的是佛教中由修行者组成的团体,通常以莲花作为象征。高风,即高尚的风范或道德修养。这里,诗人通过描述莲社成员们的高尚风范,表达了对那些坚守信仰、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的赞赏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太华庵中牡丹芍药花香的描述,结合对法会、冥想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宗教修行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对洛阳自然风光和个人修行经历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对美好人生态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