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昔谪恶溪滨,精意能开衡岳云。
我匪天穷坐人阨,试从山外望氛氲。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退之昔谪恶溪滨”一句,是说自湘乡趋邵阳避谤,不敢取道衡山。“退之”,指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资治通鉴.后周纪》:“周太祖(郭威)尝梦神人诏以天下,寤而告其妻曰:‘此吾命在天,当有一人从我来’。”郭威即帝位后,追赠韩愈为昌黎伯,故称“退之”。《唐才子传》卷三:“(韩)退之尝作《南山诗》……其辞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当献文’。”据此,可知韩愈曾因直言进谏得罪皇帝,贬官于湖南郴州(今属湖南)。“精意能开衡岳云”一句,意思是说自己虽遭贬谪,但志向高远。“精意”指精神,“开”同“辟”,“衡岳”即衡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面。“衡岳云”指云雾缭绕的衡山。“我匪天穷坐人阨”一句,意思是说自己并不是因为天意窘困才被流放,而是由于受到别人的排挤。“匪”同“非”,“天穷”指命运不济,“坐”即遭受,“人厄”指别人加害或排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遭遇的不平和对人事的感慨。颔联“试从山外望氛氲”一句,意思是说试着从山外看那弥漫的烟雾,这里比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现象,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颈联“自湘乡趋邵阳以避谤,不敢取道衡岳”一句,意思是指诗人由湘乡(现属湖南)到邵阳(今属湖南),以避开朝廷的诽谤,不敢走衡山那条道路。尾联“有感五首”,即本诗的前五句,意思是说有感而发,写了五首诗。“退之”是诗人自比。“五首”应是五首诗的内容。

译文:

曾经被贬谪在恶溪边,但我的精神能辟开衡山的云雾。

我并非天意窘迫坐受他人迫害,只是试着从山外看那弥漫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晚年所作。诗人自谦地说:“退之昔谪恶溪滨”,“昔”即过去。“恶溪滨”,指湖南湘乡县一带。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韩愈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曾作《争臣论》,痛斥宦官专权、奸佞当道等事,因而受到打击报复;后来又因《师说》一文,攻击时政,再次被贬为江陵监军使。这首诗就是他第二次被贬后的作品。“我匪天穷坐人厄”,意思是说我不是天意窘迫坐受他人迫害。诗人用这种语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接着又写自己的抱负:“试从山外望氛氲”,意思是说试着从山外看那弥漫的烟雾。这句诗是作者自问自答,也是自我解嘲。“退之”是诗人自谦之称,意谓自己像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一样,也曾因直言进谏得罪皇帝而被贬官。“自湘乡趋邵阳以避谤,不敢取道衡山”,意思是说由湘乡(今湖南长沙)到邵阳(今属湖南),以避开朝廷的诽谤,不敢走衡山那条道路。“有感五首”,就是本诗的前五句。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曾被贬谪在恶溪边,但我的精神能辟开衡山的云雾。我并非天意窘迫坐受他人迫害,只是试着从山外看那弥漫的烟雾。自湘乡趋邵阳以避谤,不敢取道衡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